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庖厨干天下(2014年4月27日)

(2014-04-27 19:58:24)
标签:

是什么

多人

围裙

费用

百叶

分类: 日志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条微信,说智商高的男人都爱烹饪。受此激发,我周末亲自采购、烹制了一道菜:红烧肋排、素鸡和春笋。这道菜的心经是素鸡先要入油锅煎至金黄,春笋则要在加盐的水中煮沸三、五分钟,然后和肋排一起入锅文火炖半小时以上,各种佐料少许,开始收汤时加糖。起锅后肉红笋白,素鸡香,春笋鲜,味道鲜美可口,正宗地道。当然,作为一个好厨师,不能不把帐算清楚:各种食材费用为39.6(肋排)+7.06(素鸡)+3.50(春笋),总计约50元,量可以分作两份,在大饭店里每份售价至少80元,刨去各种费用,应该盈余100元。不仅菜烧得好,而且帐算得精,我顿时觉得自己智商提高了许多。脱下围裙后,我在微信朋友圈里好好地炫耀了一把,引来一片赞誉!谁说“君子远庖厨”?伊尹是商汤的圣相,他还以割烹要汤干天下呢!

说起烹饪,我突然想起来,我还有个一直未能兑现的头衔:省烹饪协会常务理事,那可是陪领导吃饭喝酒换来的!

年轻时我根本不会烧菜,吃自然也不讲究。那年我考研,笔试、面试都顺利通过了,在家等录取通知,大约有两个月的真空期,我琢磨总得干点儿什么,思来想去,决定学烧菜,这个手艺以后怎么都用得上。当时我在中学当老师,有两个吃货同事,每到周末他们就给我开一份采购单,让我去菜市场去照单采购,我说买菜的事儿应该大家分担,他们却一本正经地说:“学烧菜必须从买菜开始。”说不过他们,我只好当冤大头!星期天上午,他们到我家来,现场示范,一道道菜烧好上桌,三个人一起喝酒,他们向我传授烧菜的心经。吃完饭,他们抹抹嘴抬腿走人,我还得一人收拾。现在想想,前后两月,真便宜了这俩小子!

烹饪其实并不难,掌握基本路数后,主要是多琢磨、多实践。关键是这段时间我找回了舌尖上的记忆。我祖母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却烧得一手好菜,在我幼时记忆中,她似乎不怎么忙,不一会儿一桌菜就布上了,有荤有素,有色有形,每样菜都是那么简单而美味。据说人们对于饮食的记忆是植入基因之中的,可以延续一生,而我的饮食记忆恰好在那个时间节点上被激活了,因此常常无师自通,无比神奇!

此后,我开始对吃讲究起来,在外面吃饭,总爱琢磨别人的食材搭配和烹制方法。回家后自己买,自己烧,反复尝试,烹饪手艺也不断提高。人有了手艺不用藏,也藏不住,于是我隔三差五请朋友到家里来聚会,烧几样新学的菜,采购烹制,白案红案,每次忙得腰酸背疼,却乐此不疲。

再后来,我工作开始忙了,回家吃饭少了,而且人们已经时兴吃饭下馆子了,我的烹饪手艺渐渐搁了下来。不过,我仍然把烹饪当作一门高深的技艺热爱着,有时在外面吃饭,好卖弄,爱找茬,印象比较深的有几次:一次是我们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一个偏远的地方采风,晚上在一家简陋的小饭店吃饭,点了一个烧茄子,厨师直接把一个足球大小的茄子托在手上“哗哗哗”地用刀削,块大的像土豆,这样怎么能入味?我对厨师说,这么大的茄子应该切丝炒才对。内蒙的厨子可能脾气大,他“咣“地一声把菜刀撂到我面前,没好气地说:“你自己来吧。”我当时要的就是这句话,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就挽起袖子,上得案头。说实话,我的刀功不行,但不能露怯,必须把刀剁案板的动静弄得大一点。茄子丝切好后,浸泡在盐水里三分钟,我也不知道这招是从哪儿学来的,反正内蒙厨子看了挺诧异,他身子依在门框上,闲抱双手,一脸不屑的样子。接着,我起油锅,下茄丝,翻炒(铁锅太沉,颠不动),加盐,淋明油,起锅,一股香气扑鼻而来。我把盘子递给内蒙厨子面前请他品尝,他吃了一筷子,吧唧着嘴说:“味道不错。”于是我倚老卖老地对他说:“兄弟,这叫粗菜细做,不上心学不到真手艺。”

还有一次,我到靖江出差,陪我的朋友于吃一道颇有研究,他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当上了靖江市烹饪协会的常务副会长,整天只研究“吃喝”二字,还出版了一本《靖江食谱》。中午他请我到一家私人会所吃饭,一桌菜全是厨师的拿手绝活,他要我点评,我实在挑不出毛病,其实根本就没弄明白,乘着酒性,我居然大言不惭地说:“这桌菜样样都好,只缺一个字。”此言一出,所有的人都挺直了腰杆,作洗耳恭听状,我故意停顿了一下,慢慢说道:“险!”看到大家一脸茫然的样子,我继续解释说:“今天所有的菜从食材搭配到调味烹制都四平八稳,无可挑剔,但却没有特色和变化。同样一道菜,小饭店烧的粗放点,大饭店烧的精致点,你们烧的讲究点,但过程都是一个样,没有自己的东西,更没有别人学不会的东西。所以烹饪的最高境界是稳中求险。”说实话,我不得不佩服我自己——真敢忽悠!后来我又二五不着调地胡扯了一通,大概意思是如何把不可搭配的食材搁在一块儿大胆创新,如何对违反常理的烹饪方法反其道而行之,说得一桌人连连点头称是。从此以后,我再也不相信什么大师了,只相信忽悠大师。

最搞笑的一次是在北京。那天和一帮北京的朋友在一家北京菜馆吃饭,当时老酒确实喝多了,菜上齐后,服务生问是否需要加菜,我说既然在北京吃饭,就加一个北京的醋溜白菜吧。不一会儿,服务生把醋溜白菜端上来了,要形没形,要色没色,看了根本没有食欲,我仗着酒劲对服务生说:“这叫‘溜’吗?这叫‘煮’!你到后面去对厨师说,白菜取中间层斜劈大片,暴油暴炒,起锅前淋香醋。”过不一会儿,服务生又端上一盘,形与色有了,味道还欠缺,我问服务生:“你们想不想把这道菜烧好?如果想,我告诉你们秘诀,你们可以按照我的法子再去试试。”服务生说:“您请讲。”我说:“你们先取葱末、姜末、肉末三样,油锅里走一下,白菜仍然按照刚才一样暴油暴炒,淋香醋时把三末一起加入。”没大一会儿,戴着最高帽子的厨师长亲自端了一盘醋溜白菜上来,恭恭敬敬地放到我面前,请我指教,我装模作样地尝了一口说:“可以了。”厨师长连连称谢,端起酒杯来敬我酒,我又得意了,以江湖老码头的口吻说:“醋溜白菜是一道北京菜,喝酒醒酒,吃饭下饭,成本不过三、五元钱,一例可卖二、三十元,看似简单,最考功力,所以大道至简啊!”后来的事情我已经记不清了,因为那天确实老酒喝高了。

我知道,到饭店吃饭找茬是令人讨厌的,如果遇到素质不高的厨师,他把菜端到后场后会往菜里吐吐沫的。所以我现在在外面吃饭绝无废话,你若问我,我就说好。

今天我之所以重提这些江湖往事,只是想告诉大家,我的烹饪手艺还不错,如果当年没考取大学,拜一个师傅学习烹饪,没准今天也是一个戴最高帽子的厨师长,受万千饕鬄之徒景仰,就如同今天许多人在朋友圈里对我烧的红烧肋排、素鸡和春笋点赞一样。不过,朋友圈里也有找茬的人,说素鸡是碱性的,春笋是酸性的,这两种食材搭配在一起会生成碳酸钠(鬼知道这是什么物质!),吃了容易导致胆结石。烧个菜,把化学课的内容搬来卖弄,这不是找茬吗!沪帮菜里有一个“腌笃鲜”,这道菜非常受欢迎,基本食材是腌制腿肉、鲜肉小排,百叶结、春笋等等,文火煨两小时以上,关火前加入青菜菜心,鲜美无比,经久不衰!这么多年却没听说吃了会得胆结石嘛。

事情原本过去了,后来越想越来气,怎么说我也是有可能成为烹饪大师的人物,难得下厨,被人说三道四,气当然不顺!如果把我惹毛了,撂下颠锅,归隐山林。我这人,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