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人物评传》之皋陶(2014年4月21日)

(2014-04-21 16:50:52)
标签:

参考资料

评传

人物

收入

诸侯

分类: 《论语》人物评传

 

《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郷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先秦典籍中关于皋陶的记载不多,他的事迹大多是一些历史传说。《左传·庄公八年》引用亡佚的《夏书》:“皋陶迈种德,德,乃降。”《孟子·尽心章句下》:“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意思是说,禹和皋陶与尧舜是同时代的人,他们亲身经历了尧舜盛世。《韩非子·说疑》中则把皋陶与后稷、伊尹、周公旦等人一同归类为“霸王之佐”。《尚书》中有一篇《皋陶漠》,但经前人考证,基本确定是秦汉时期的伪作。其他资料主要来自于后人的诠注或演绎,多不可信。相比较而言,《史记》的《五帝本纪》和《夏本纪》虽然记载内容不多,但基本可信。

皋陶,偃姓,名繇,字庭坚(《左传·文公十八年》引郑玄注),上古时期的贤臣,后人把他和尧、舜、禹并称为“上古四圣”。据史书记载,皋陶是颛顼的后裔,出生在曲阜少昊之墟。虞舜执政时期,“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孟子·滕文公章句上》),足见对他的倚重。后来舜举用高阳氏“八恺”,皋陶为“八恺”之一,被任命为士师,主掌刑狱事务。舜对他说:“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轨,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维明能信”(《史记·五帝本纪》)。“五刑”指的是墨、劓、剕、宫、大辟五个刑罚种类,“三就”指的是原野、市朝和闾里三个行刑示众的地点,“五流”指的是施以流放的五个等级,“三居”指的是三个远近不同的流放地点,而所谓“五刑有服”、“五流有度”,就是要求断狱量刑做到公正中立,轻重适度。这里提出了刑罚实施的对象(“蛮夷”、“寇贼”)、刑罚的种类(“五刑”、“五流”)、刑罚等级或方式(“三就”、“三居”)以及刑罚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有服”、“有度”)等内容,说明我国在上古时期法制已经初具雏形。《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禹刑》是我国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成文法,应由皋陶等人草创。《左传·昭公十四年》载“晋邢侯与雍子争鄐田”之事,韩宣子向叔向请教如何判罪,叔向说道:“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请从之。”于是韩宣子诛杀邢侯、雍子与叔鱼三人而尸之于市。由此可见,在最早的《禹刑》中对各种犯罪行为也做出了明确界定,如“己恶而掠美”之类的行为界定为“昏”罪,“贪之败官”之类的行为界定为“墨”罪等等。对于各种犯罪行为,《禹刑》中也提出了相应的量刑标准,比如犯有“昏、墨、贼、杀”罪行的,应诛杀后尸之于市。皋陶在司法实践中,坚持执法公正,断狱谨慎,无虐刑,无冤狱,正平天下罪恶,民各伏得其宝,受到世人的称颂,也得到舜的非常信任。《孟子·尽心章句上》载:“桃应(孟子弟子)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舜已经把断狱行刑事务通通交给皋陶办理了,因此他无需越俎代庖,亲自插手,可见他对皋陶是充分授权,高度信任的。皋陶是我国历史上司法制度的开创者和实施刑罚的实践者,因此后人将他奉为中国司法之鼻祖。禹继位之后,仍然非常倚重皋陶,曾一度想授政于他,后因皋陶先于禹去世而未果。皋陶死后,其后人被封于英、六(今安徽六安),以祀其先。春秋时期,楚公子燮灭英(《左传》中作“蓼”)与六,鲁国贤大夫臧文仲听说后感叹道:“皋陶、庭坚不祀忽诸。”

虞舜在位期间,舜和禹、伯夷、皋陶等人曾在一起讨论部落联盟的事情,后人将他们当时谈话的主要内容记录整理出来,形成了《皋陶漠》(漠,《说文》:“议谋也。”),并被收入《尚书》,《史记·夏本纪》中也有相同的内容,估计是相互传抄的。在这份谈话记录中,皋陶提出了几个重要观点,值得关注:

一是“九德”。所谓“九德”,就是“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意思就是,既宽宏大量又坚栗威严;既性情温和又坚定不移;既小心谨慎又严肃庄重;既处事干练又严谨有序;既虚心纳谏又刚毅果断;既行为耿直又态度温和;既着眼大局又注重细节;既刚正不阿又充实全面;既勇敢顽强又善良道义。皋陶认为,如果天子每天能在自己的言行中表现出九德中的三德,氏族首领就会带领族人早晚恭敬努力。如果天子每天庄重恭敬地表现九德中的六德,就可以感召部落首领勤勉治邦。如果能把三德和六德合在一起普遍施行,使具备九德的人都能得以任用,身居官位,百官臣僚相互效法,各自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顺从和尊敬天子,那么大家的功业就可以成就了。这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观点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思想比较接近,因此可以断定这段文字出自儒家之手。

二是提出了“五典”、“五礼”、“五服”、“五刑”等概念,并且强调说明这些都是由上天规定的,必须认真遵守。“天叙有典,勅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这里的“五典”和“五礼”是调节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五服”是社会等级制度,“五刑”是刑罚制度,这些都是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与工具,因此为政者一定要慎之又慎!

三是“天”、“民”相通的观点。“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上天听取意见、观察问题,都是依据民众的态度。上天表彰有德之人,惩罚有罪之人,也是依据民众的意见。上天与民众是上下相同的,所以四方拥有土地的诸侯们一定要善待在土地上劳作的民众。

当然,这些观点未必是由皋陶提出来的,但毕竟是古人对执政理念的理性总结,因此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参考资料:

一、《左传》庄公八年、文公五年、文公十八年、昭公十四年等;

二、《孟子》:《尽心章句上》、《尽心章句下》、《滕文公章句上》等;

三、《韩非子》:《说疑》等;

四、《尚书》:《皋陶漠》等;

五、《史记》:《五帝本纪》、《夏本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