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鞿。”(2013年12月6日)
(2013-12-06 14:48:01)
标签:
来吧常戚戚心境原本环境 |
分类: 生活随笔 |
最近有点儿烦,心神不定,心烦意乱的,以至于博客多日没有更新了,几近荒芜。有时也想写点儿东西,哪怕是应付,但却不知写什么,脑子里空空如也,长此以往,恐怕心也要荒芜了!心烦时读读唐诗是不错的消遣,不求甚解,只需在韵律中享受种种意境和境界,能够让人神清气爽,耳目一新。标题的两句诗——“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鞿。”(“鞿”,马缰绳,意为羁绊、约束)——出自韩愈的《山石》,无意吟诵,却能排遣人的郁闷之情。
心烦自有原因:首先是杂事太多。十月份我出访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半个月,其他不说,来来回回倒时差就够乱的。十一月份女儿又回国休假三周,陪她换签证、看牙医、配眼镜、买手机、看望外公外婆、去给爷爷奶奶扫墓……事情一件接一件,几乎没有一日消停!家里也是凌乱不堪,到处都是她乱扔的东西,就像是炸弹炸过、蝗虫飞过、盗贼来过、鸡狗斗过一样。其间还穿插了我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件件棘手,比如家中急着用钱,可是我们家的那点儿小钱全被深套在股市里,股市天天泛绿,令人不胜其烦;其次是心绪不宁。在现行体制和环境下,公平只能是相对的,但有时相对值大得离谱,会让人心绪不宁。我常常在夜不能寐时,想过许多极端的做法来表现自己的孤傲与愤懑,但最终不是理智,而是修养让我表现得更加得体与洒脱。我曾说过,《论语》中有两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体悟了几十年,一直想专门写一篇《〈论语〉语论》,但至今仍然不敢触摸,不是难以理解,而是难以践行。真正的君子无论身处何种凶险环境或遭受何种不公待遇,都应该是心胸坦荡,无所畏惧的,但这需要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精神来自于学识,道德来自于修养;再次是读书和写作计划被打乱。我从今夏萌发写《〈论语〉人物列传》以来,有段时间煞有介事地把《左传》、《国语》、《史记》等书翻出来细心研读,收集和整理资料,原本可以一气写出七、八个人物的,中途被其他事情打断搁置下来,从头再来就要花费更多气力,关键是如此循环往复,不见成果,对信心的打击是巨大的!“偌大的中华,居然放不下一张安宁的书桌!”说这话有点儿矫情,但却是我现在的真实心境。
其实各种原因都是籍口,自己心神不宁的真正原因是心里不够干净,惹了“尘埃”,如果自己果真“心如明镜台”,我欲静则静,莫之奈何,又怎么会徒生烦恼,自乱方寸呢?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事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多好的诗,实在不忍删去一字!
让该去的去该来的来吧,自己怎么过还得自己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