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与“改土归流”(2012年7月12日)

标签:
恩施土家族廪君《华阳国志》土司制度 |
分类: 行万里路 |
土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土家”作为族称,是随着汉族人大量迁入而开始出现的。土家人自称“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人口为835、39万人,主要集中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全国各民族中人口排第八位。
关于土家族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说,古代巴人是土家族的祖先,而太皞伏羲又是巴人的祖先。《山海经》载:“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由此可见,在远古时代,土家族(巴人)与华夏族是同祖同宗的。早在商周时期,巴人就参加了武王伐纣战争,《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左传》亦载:“武王克商,巴、濮、楚、邓、吾(周)南土也。” 《华阳国志》又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春秋初期至战国早期,巴人溯清江,沿溇水及澧水流入澧水流域,澧水流域遂成土家源头之一。战国中期,秦惠王派司马错率兵消灭了巴国,巴人遂向四处逃散,其中一支由巴氏五兄弟率领流入黔中。后来巴氏五兄弟通过比试武力和智力(从远处掷剑能中石上目标和用土陶船能浮于水中),廪君脱颖而出,成为宗族的首领,故而这一支土家族被称为“廪君蛮”(另外一支为“板楯蛮”)。“廪君蛮”在廪君的率领下,势力逐渐扩大,并沿夷水(今清江)逐步向东发展,他们到达盐阳(今湖北恩施)后,遇到了尚处于母系社会的盐水女神部落,其首领是一年轻美貌的女子,号称“盐神”。盐神仰慕英俊威武的廪君,想和他结成部落联盟,她劝说廪君道:“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但是廪君不满足鱼盐之乡的安定生活,他要率领族人去不断地开拓“廪地”,因此拒绝了盐神的挽留,他说:“我当为君,求廪地,不能止也。”盐神为了留住廪君,与其结为夫妻,她晚上来与廪君同宿,在感情上笼络挽留,白天则带领族人化为飞虫,“掩蔽日光,天地晦冥”,使廪君辨别不清方向,连续七天七夜无法离开。后来廪君派人给盐神送去一缕自己的青丝,并嘱咐道:“你佩戴上这缕青丝,我就答应留下来与你共同生活,否则我们就将离开。”盐神误以为这是真心之约,便将青丝佩戴在身上。第二天早晨盐神又化身为飞虫阻扰廪君离开时,廪君站在阳石之上,弯弓搭箭,将佩戴青丝的飞虫一箭射落,其他飞虫见首领被射,纷纷离去,遂天色大开。后来廪君收复了盐神的部落,成就了一番更加伟大的事业。
廪君和盐神这段凄婉的爱情故事,让人陷入久久的沉思。毋庸置疑,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但是当人们生存受到威胁时,爱情就变得微不足道了。为什么采取欺诈手段背弃爱情的廪君千百年来仍然受到土家族的顶礼膜拜?就是因为他在危难之时为了宗族的利益而背弃了爱情。同样,为了爱情而无怨无悔舍弃生命的盐神也是土家族千百年来讴歌的女神,因为她的牺牲成就了土家族的繁衍与发展。清江南岸有五峰并立,其中与网鱼凸峰相邻的魁头岩形若巴女头像,当地传说是盐神的化身,每年都会有许多土家族的族民前来礼拜。在第三峰上矗立着后来重建的向王庙,内中不仅有廪君和盐神的塑像,还有一副对联记载着这段沉重的爱情:“赤穴掷剑务相不负武洛意,夷水浮舟廪君自存难留情。”巴人后裔的《竹枝词》也写道:“青丝缨络结齐眉,可可年华十五时,窥面已知侬未嫁,鬓边犹见发双垂。”这是对“青丝”情结的一种延续。
传说廪君死后魂魄化为白虎,后代相袭奉祀,故土家族(巴人)崇拜白虎,以白虎为图腾。
秦王朝统一中国后,西南诸省一直是多民族杂居地区,被历代统治者视为“化外”。由于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生活习惯诸多因素所限,汉代以后的统治者对这些地区实行的是羁縻政策,这是一种松散的统治制度,基本内容是“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即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物均有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到了宋代,各羁縻地区与宋王朝之间已成为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宋未王朝衰微,统治力量削弱时,各羁縻地区酋长开始不服从宋王朝的控制,纷纷崛起,各据一方。为了加强封建政府对边远地区的进一步控制,土司制度开始逐渐取代部落酋长制度。土司制度形成于元代,元王朝为了笼络割据一方的豪强,开始广置土司,进行绥抚。明代统治者出于对巩固边疆地区的需要,设立指挥使司,以管辖控制诸土司,同时又实行大土司管辖小土司,形成层层控制管辖的隶属关系,并在元代制度基础上制定了一整套贡赋、征调、驻防、承袭的制度,使土司制度得以完备。土司制度从形式上看,是“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但在实质上是强化了封建政权对西南各民族的控制和管理,是西南各民族完成从“化外”到内属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土司制度从元代至清代实行了几百年,其弊端日渐显露,土司之间为了争夺地盘和利益,相互争斗,彼此征战、仇杀,给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为了解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明清两代的君主逐步开始实施“改土归流”的统治措施,从间接统治到全面的直接统治。所谓“改土归流”,就是废除原来统治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头目,改用由中央朝廷直接任命的“流官”取而代之。清雍正年间,国力强盛,朝廷开始大规模地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涉及到滇、黔、桂、蜀、湘、鄂等省的土家族、苗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实行“改土归流”后,不但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得到了巩固,而且也促进了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土家族与汉民族的融合进程逐步加快,为了保存土家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恩施州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花巨资建造了一个土司城,这是国家4A级的民俗风景区。城中设有“廪君祠”,是土家族专门祭祀先祖廪君的祠堂,还有仿古建筑“九进堂”以及反映土家族文化与民俗的各种雕像、造像,集中展现了土家族文化的特有风采。
建造一个保存土家族文化与风俗的土司城,让游人集中了解土家族的历史文化,这原本是一个很好的创意,但是在具体的管理中,却演变成变相敛财的手段,则让人心生厌恶。我们去参观“恩施土司城”的那天,导游先领我们去廪君祠祭拜。我一直以来奉行一个原则,拜谒任何道观寺庙,不论信仰如何,对于所有的神灵偶像都怀有足够的敬意,合十礼拜,但不下跪。进入廪君祠,我依然对这位土家族的英雄表示出了足够的敬意,但是神像前的几个穿着民族服装的女人要求我们下跪,其他人也没弄明白这尊神像是何方神圣,与自己有无关系,就稀里糊涂地跪拜起来。跪拜毕,几个女人指着神像前面的化缘箱,要求各位“随意”,大家不敢不“随意”,有的“随意”10元,有的“随意”50元,我也“随意”了20元。接着,她们又把我们领到旁边的另一帮年岁稍长的男人面前,这几个男人面色凝重,神情高深莫测,像是神职人员,他们让我们坐下,然后故弄玄虚地问起生辰八字来。我真没想到祭拜土家族的民族英雄会弄出这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来,于是我选择了离开。参观“九进堂”,在茶楼上观看土家族民间艺术表演,服务员要我们泡壶茶,不过需另加收费用,于是我又选择了离开。我是一个不愿意较真的人,当我心里不舒服时,就会选择离开,我想有许多人会和我一样。
恩施土司城——国家级4A民俗风景区
迎宾小姐一字排开,据说相中的就可以带走,而且不受重婚罪约束。
土家族传说中的大力士之一
土家族传说中的大力士之二
土家族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之一
土家族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