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景点拍照”的哲学思考(2012年4月6日)

(2012-04-06 15:03:39)
标签:

孟非

瑞士

西方人

风景

景点

分类: 日志

 

《非诚勿扰》曾经来过一位瑞士的男嘉宾,这位男嘉宾曾在上海生活过几年,对中国人的生活习性颇有了解,主持人孟非突发奇想,问了他一个问题:“以一个西方人的眼光,请你列举一个你觉得中国人在生活中最不可思议的事例。”他沉思片刻说,他最不能理解的是中国人每到景点拍照,总要把自己放在风景中间突出的位置,而且总要竖起两根手指做一个“V”的手势。孟非接着问:“那么你们西方人的习惯做法是——?”他说我们大多直接拍摄最美好的风景,然后带回去与家人和朋友分享。

我突然发现,这是一个颇有哲学意味的问题,即如何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主客体关系问题。在西方人的思维习惯中,旅途中的风景是主体,而人则是观赏风景的客体,人通过欣赏风景而愉悦心情,陶冶情操,获得感悟;中国人则认为,人是旅游的主体,而风景则是“被”旅游或“被”观赏的客体,主体对于客体并没有必然的依赖关系,所以中国人在景点拍照时想要表达的并不是我“看到”了什么风景,而是我“到达”什么地方,有人甚至会固执地认为,如果到经典景点不留个影,就等于白来,于是我们就经常会看到在某个景点排队拍照的怪现象。当老外在驻足观赏风景时,我们却为一张留影而挤得满头大汗;当老外仍然在驻足观赏风景时,我们已经完成了“到此一游”,又匆匆赶往下一个景点。所以有这样一段顺口溜形容中国人旅游:“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景点拍照,回家一问,什么都不知道。”至于那个“V”型手势,就我有限的知识理解,那是表达“victory”(胜利)的意思。在风景绝佳之处,做出这样的手势,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我也不太明白。印象中我女儿好像也有这样的习惯,下次有机会一定要向她请教,不过我估计她也说不出所以然来,这大概就是当下年轻人的“萌”吧。

再进而分析,西方人尊崇的是一种本体至上的思辨方式,世界本体是独立存在,并能够部分被人感知和认识的;而中国人秉承的则是人与自然混为一体(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人是自然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所以拍照留影时不能没有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