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恙(2011年7月14日)
(2011-07-14 16:31:49)
标签:
美食南通澳龙海鲜四肢无力杂谈 |
分类: 日志 |
前几天身体不适,腹泻,低烧,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嗜睡,全是吃海鲜闹的!
上周五出差去南通,原定周日下午回的,谁知工作拖到下午四点多钟,晚饭的点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接待单位建议我们干脆吃个早晚饭再回,晚上请我们去吃特色海鲜,我们只有听从安排(其实我是暗自窃喜)。
南通是我的祖籍,我的老家离海边只有二十几公里,虽然我不生于此长于此,但却遗传了海边人的肠胃,一是喜欢吃海鲜;二是无论如何“生猛”也不畏惧。海鲜的最佳吃法应该是生吃,佐以酱油和芥末(也可不用芥末),这就要求海鲜绝对新鲜,必须是当天起水的。有一次,丹东的两个朋友到南京来,他们一早从海边收了刚起水的海胆、梭子蟹之类的,晚上带到饭桌上来生吃,那怎是一个“鲜”字了得!现在饭店里吃刺身海鲜,大多是用三文鱼、北极贝、澳龙、象拔蚌等,这类海鲜肉质不易腐败,便于冷藏,味道自然也逊色许多。广东人吃海鲜虽然讲究“生猛”,但烹制方式不同,他们不起油、不起火,用高汤将海鲜慢慢炖熟,原汁原味,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今年上半年我去广东江门,当地人请我们吃海鲜,主菜只有两个砂锅,一个是高汤炖海龟和鲍鱼,另一个是一只土鸡炖鳄鱼和海参,小姐在旁边现场制作,小火慢慢炖着,火候到了,就给每位盛上一碗,各人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盐、酱油、胡椒粉、香菜等作料,至今想来,仍然是满口生津。内地人吃海,大多用的是干货,即便是烹制海鲜最有名的谭家菜也是如此。干货经过水发或油发,然后用秘制高汤的反复烹制,味道虽然可口,但已不是海鲜味儿了,所以海边人常常嘲笑内地人吃的不是海鲜,而是海货。海鲜最低级的吃法就是煮熟了吃,这种吃法加不加作料都难吃,一只七、八两的梭子蟹,肉丰黄满,煮熟了比白米饭还难吃,一只就撑饱了!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去美国,接待方是国家部委的一个退休官僚,他在纽约皇后区租用了一幢小楼,专门用于接待国内的考察团,为了省钱(对他来说是为了赚钱),我们每天吃住都在小楼里,每顿饭雷打不动的两个菜:一是洋葱炒鸡蛋,二是清水煮澳龙。当时澳龙在国内算是时髦大菜了,至少要到四星以上的宾馆才能吃到,所以大家大快朵颐,心花怒放,认为美国就是比中国强,可两顿饭吃下来就腻了,澳龙肉质粗糙,毫无味道,实在不好吃,后来我们到超市一看,每磅只售8—12美金,还没有国内小龙虾的价格高,从此就不再迷信美国了,而且此后我对澳龙产生了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排斥,总觉得有一种怪怪的酸味。南通人吃海鲜有一种特殊的方式——用白酒生炝,即海鲜起水后立即浸泡在特制的白酒里,起到杀菌保鲜的作用,食用前加拌佐料,味道非常鲜美,如炝虾、炝梭子蟹、炝螃蛴、炝文蛤等,不过,这种吃法对于内地人的肠胃来说是难以适应的,因此主人一般不劝客人多吃,而且最好以白酒佐餐,以防腹泻。
我这次托大了,吃了很多生炝的海鲜,当晚回来就觉得肠胃不适,第二天一早起来腹泻四次,并伴有低烧,估计是急性肠炎。如果我及时服药,应该问题不大,但我决定硬抗,多喝水,多休息,坚决不吃药,因为我觉得吃海鲜闹肚子,最后靠药物治疗,这有损于海边人的颜面!第二天,腹泻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有低烧,且四肢无力,浑身难受。第三天,似乎病症全无,就是体力不支,食欲不振。今天,小恙已基本痊愈,可以写博客了,我为我遗传了海边人的肠胃而自豪!
虽说是小恙,可罪没少受,因为我是一个对疼痛异常敏感的人,比如我发烧38°,感受到的痛苦相当于别人烧到40°,所以一有小病就哼哼唧唧的,脾气也差,懒得说话,这几天我骂过夫人,训过女儿,对和我商量工作的同事皱过眉、瞪过眼,也对请我吃饭的朋友发过脾气、爆过粗口,总之,无意识地得罪了不少人,所以大家都觉得纳闷,平时脾气和涵养挺好的一个人,怎么这几天像疯狗似地逮谁咬谁!
祸害呀,口!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