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语论十
(2011-03-30 10:42:06)
标签:
孔子《论语》韩非子·显学片言只语热门话题 |
分类: 读万卷书 |
《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1)
语论:这是《论语》的首篇首章,故而多说几句关于《论语》的题外话。《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根据其日常言论整理而成的,后人称之为语录体。可以断言,《论语》成书与儒家学派的教学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韩非子·显学》中说:“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可见,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各树一帜,仍然在传承着他的思想和文化。出于教学的需要,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孔子的一些言论加以整理,作为教科书发个再传弟子,经过不断地整理和损益,逐渐形成相对统一,并得到广泛公认的《论语》。《论语》中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教育、礼俗、修养、饮食、起居、出行等,都是当时的热门话题或敏感话题。从内容到形式,《论语》都具备了当今风行的“微博”的基本特征:一、热门话题;二、思想碎片;三、片言只语。因此我们可以说《论语》是“微博”之滥觞。我们还可以这样认为,深刻的思想不一定是长篇大论,片言只语也可以启迪心智。
这一章有三句互不相统的话,分别以“说”、“乐”、“君子”归总,前两者反映的是心理状态,后者说的则是道德修养的境界。孔子为何而“说”,为何而“乐”呢?无非是与一些情趣相投的朋友一起讨论一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或者一起演习礼仪,切磋技艺,其间自然会发生分歧和争辩,甚至一怒之下,佛袖而去,于是孔子自我解嘲地说:“我是一个有涵养、有风度的人,不和他们一般见识,人不知而不愠,这才是君子风范。”
“说”、“乐”、“君子”,表现了孔子开明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宽容大度的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