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群众公认”不等于“群众公正”(2011年1月25日)

(2011-01-25 14:25:16)
标签:

民主评议

年终考核

民主测评

进行

个人利益

分类: 日志

   

    每年年底单位组织年终考核,评选优秀,我的心里很纠结,因为结果总是那些投机取巧的人得了便宜,而老实本分的人却受到伤害。出现这种情况,我不认为是制度设计的问题(尽管我们在制度设计上存在许多缺陷),而是大家都忽视了一个重要前提——人人出于公心。

目前,我们所采用的考核方法大多是民主测评+组织决定。所谓“民主测评”,就是一人一票,得票多者,即得到了“群众公认”,这是“组织决定”的重要依据。鉴于“群众公认”在制度安排中的重要意义,我们就有必要对“群众”进行认真分析,“群众”的信度效度如何?“群众公认”是否就等同于“群众公正”?

在历史的进程中,群众是一股不可忽视的主导力量,但在具体事务中,群众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盲从性。从群体来看,群众缺乏主观意识,盲从权力;从个体来看,群众缺乏公共意识,盲从私欲。面对公共利益时,群众是一群乌合之众;面对各人利益时,群众却又充满了智慧和力量。群众在需要作出重要决定时,只是进行简单判断,而不会深思熟虑,所以聪明的领导者只是利用群众,而不可能真正依靠群众。具体分析“民主评议”中的群众,由于岗位、职位所限,大多数人提出的评议建议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同僚之间,相互评议,多局限于一事一时,难免以偏盖全,总不及主官一人全面、准确。此外,中国人历来缺乏民主意识,群众往往不知道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力,他们在作出评判时常常以关系亲疏为标准,亲者亲之,疏者疏之,人之常情,理之常义。这在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重人际关系、轻能力业绩的庸俗风气和错误导向。加之人所固有的趋利避害本性,致使群众进行评议时首先把个人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上,个人利益影响了公正判断。

如此分析,“民主评议”的信度效度大成问题,“群众认可”也不能不等同于“群众公正”,这样的结论彻底摧毁了考核的重要基础,使考核变成了各种利益的角逐。当然,在“民主评议”信度效度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可以在制度设计时通过降低民主评议权重,加大主官考评权重的办法来进行调节。不过,这个办法依然不靠谱,在这个私欲膨胀,诚信缺失的社会中,谁能够保证“组织决定”中不夹杂着个人私利,维持公正呢?所以,一切都不必太认真,太当真,年终考核,权当看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