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之邦”的名头与实质(2010年4月28日)
(2010-04-28 10:29:29)
标签:
名头实质座位过道胳膊杂谈 |
分类: 日志 |
我们一直为“礼仪之邦”的名头所陶醉,从来没有认真检点一下自己的行为。其实中国人讲求的“礼仪”是很浮浅的,往往是形式大于实质。两人见面,满脸推笑,又是打恭,又是作揖,其实心里谁也不敬谁,虚伪得很!
礼让,应该是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大到生死攸关,小到举手投足,一切皆自然而然。这里举两个小事例,也许可以促使我们反思,想清楚一些问题。
今天上班,我去开水间打水,路过电梯间,三个男人堵在过道上谈话,全无让道之意,我只得侧身而过,他们仍无动于衷。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愿意退一小步或侧一下身,难道这样的举动会妨碍他们的谈话吗?
前几天我到北京出差。飞机上的座位空间是非常狭小的,所以我一般都主动选择靠过道的座位。登机后发现中间座位上坐着一个大块头白人“老外”,他大概也觉得自己的身材过于壮硕,怕挤占别人的位置,所以一直挺直腰杆,收拢四肢,两个胳膊紧紧地抱在胸前。一路上他谢绝了所有的食品和饮料,就像小学生上课一样,目视前方,一动不动。他绷紧身子坐得累,我在一旁看得也累,于是我碰碰他的胳膊,再拍拍我们座位中间的扶手,示意他把膀子放在上面歇歇,他友善地笑了笑,仍然紧抱双臂,继续当他的“小学生”。
由此我开始对我们的“礼仪之邦”产生了怀疑,并注意自己在公共场合中的一言一行。
后一篇:无题(2010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