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天赋(2010年3月25日)
(2010-03-25 11:11:45)
标签:
大脑区段方言出租车司机南普牛津 |
分类: 日志 |
有一件事情我一直不明白,人的语言模仿能力与智商有关,还是与情商有关?我为什么关注此事?是因为我的语言能力实在太差,英语虽然学了几十年,但能看不能说,是“哑巴英语”。大学在吴语区就读,四年没学会几句话,还经常被同学耻笑为“洋泾浜”。至今为止,我真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只有“南普”(南京普通话),所以我特别羡慕那些语言天赋好的人,碰见老外,“Halloo”以后就眉飞色舞地交流起来,加上夸张的面部表情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我有一同事,语言天赋忒强,天南地北的方言一学就会。有一次我们到广州出差,几天下来,他就能拿腔拿调地用粤语和出租车司机搭讪,出租车司机一口咬定他是汕头人。粤语能说出潮汕口音来,这是真本事!我这个同事还有一真本事,喝酒的时候,酒喝到什么量,就相应说什么地方的方言,从不混淆,屡试不爽。他一般喝酒在三两以内,属于大脑清醒区段,说的是“南普”;半斤左右,属于大脑兴奋区段,他则说一口标准的京腔;六两开始,大脑混沌,他说的是南通的家乡土话;八两下去,大脑混乱,他说四川话;再往上,估计大脑一片空白,他说的是“牛津”英语,而且非常流利,开始我感到很吃惊,后来仔细辨析,发现他就是把一大堆乱七八糟英语单词用夸张的“牛津”腔组合起来,根本不成句子。有一次我们集体去“吃请”,估计大家都喝高了,于是先回办公室醒醒酒,待我从洗手间回来,在门外就听见二男一女三个人正在用英语热烈地“讨论”问题,一声高过一声,天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当时我见苗头不对,拔腿就跑,再待在那儿就成傻子了。
后来我的这个同事被选拔到苏北某市挂职锻炼,我去看他,晚上他请我吃饭,席间我问他的下属,喝酒时有没有人听他说过英语,他们想了想,说听他说过北京话。我也就此打住,不便多说了,做人要厚道嘛。
故事说完了,我还在琢磨,人的大脑中一定有一个语言反射区域,这个区域应该与人的大脑清醒程度相关联。在两者的联系中其中有无规律可循?是否值得进一步研究?如果我们把规律找出来,以后喝酒时不就可以根据方言来实现自我控制了吗。
又是喝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