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土狗

(2010-03-16 17:00:04)
标签:

土狗

猪狗

万物

齐物论

齐同

杂谈

分类: 生活随笔

我与土狗

 

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是想说明我与土狗一样,没什么区别。可是在确定文章标题时却犯难了,是“我与土狗”呢,还是“土狗与我”呢?狗也许不会计较,但人在排名先后问题上却是大有讲究的,弄不好就会得罪人,犯错误!经过反复权衡,最后我还是决定把“我”放在“狗”的前面,因为我宁愿得罪狗,也不愿得罪人!

原本我与土狗并无关系,只因前几天女儿的小姨带了一只土狗到我家来,看到它无比幸福的样子,使我顿生自卑情绪,进而对人生也产生了怀疑。

那只土狗约一尺来长,毛色黄白相间,两只耳朵半耷拉着,一看就是土狗!当然我不应该如此武断,以貌取狗。但从气质、神态和动作等方面来看,它既没有巨型犬类的威猛与傲慢,也没有小型犬类的活泼与灵气,动作迟缓,表情呆滞,姿态委琐,完全就是鲁迅小说中所描写的那种不是在土谷祠前空地上打架,就是在短墙根底下晒太阳的土狗!就在我对它的血统与身份做出基本判断时,它又做出了一件只有土狗才会做的事情:放弃了我们为它准备的精美食物,到垃圾桶里扒拉出一根鸭骨头,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它用两只前爪牢牢地按住鸭骨头,头一会儿偏向左边,一会儿偏向右边,嘴里不时发出“啧啧”的声音,很不雅观。不久它就找到了正确的方法,迅速把鸭骨头弄进嘴里,咬得“嘎嘣嘎嘣”地响,显然此刻它已达到了快乐的顶点,这种情绪也感染了我,甚至使我产生了下辈子投胎当土狗的念头。为什么不呢?当一只幸福的土狗和做一个活受罪的人相比,我当然选择前者!顺便补充一句,俄国文学家契柯夫也曾说过,很多人都羡慕狗的生活。

下辈子投胎当土狗,这确实是一个荒唐的念头,因为无论在精神上或物质上,我都要比土狗富足得多。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我感受到的幸福却远不及土狗呢?对此相关理论已有解释,如微观经济学的“边际效用论”认为,一根啃剩下来的鸭骨头,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毫无效用,得之不喜,弃之不惜;但对于一只土狗来说,则如同天上掉馅儿饼,兴奋无比,简直达到了幸福的顶点(边际)!因为我与土狗感受幸福的边际不同(我高狗低),因此我所感受到的幸福自然要比土狗少得多。如果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似乎更加简洁明了:土狗的需求仅仅维持在生存和安全等的低层次上,而我的需求则要复杂得多,高尚得多,不仅有物质上的衣食住行,还有精神上的各种欲望与享受,很难满足,因此也就难以感受到土狗般的幸福。

如此看来,我们不能充分地感受快乐与幸福,完全是文明惹的祸,是所谓的知识、教养、情趣或品味之类的东西妨碍了我们!仿照鲁迅先生“人生糊涂识字时”的语式说,就是“人生痛苦高雅时”。炎炎夏日里,潜入篁竹之中,如不沏一壶香茗,摆一盘棋局,则不高雅,亦不快矣!大雪封门时,围坐在火炉旁,如不温一壶雄黄,执一卷《红楼》,则无情趣,亦难乐矣!这不都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

也许我这样表述过于绝对了,其实我的本意并不是要“绝圣弃智”,反对文明,而且我在生活中也倾心追求高雅的、高尚的生活,毕竟这样的生活更有品质,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与幸福。但“高雅”、“高尚”不能成为妨碍我们幸福的前置条件,当我们“高雅”、“高尚”的欲望无法实现时,我们应该学会放弃或控制,做到随遇而安,苦中作乐,在人的位置上享受人的快乐,在狗的境遇中也可以体会狗的快乐。现行流行的行为经济学为“幸福”列出了一个算式:幸福=快乐/欲望。这就是说,人们的幸福感受取决于对欲望的控制程度,欲望越强烈,期望值越高,人们的幸福感受就会越低。类似的观点,其实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早已有充分的表述,老子就曾告诫我们:“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甚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老子》)。这就是老百姓经常挂在嘴边的“知足常乐”。孟子也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他要求我们尽量减少物质欲望的需求,从而保全本性,“养吾浩然之气”。无论是道家、儒家,尽管他们的救世路经不同,但都把清心寡欲作为修身治国的良方,因为大家都意识到,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是一切祸害的根源!

“寡欲”,可以提高人们的修养(“养心”),避免灾祸,让人们享受到更多的幸福。这样的道理似乎不难理解,但实践起来却是难上加难。谁也不愿主动放弃已得到的和未得到的享受,回到“猪狗不如”的生活状态!要领悟这样的道理,必须跳出世俗的圈子,站在与世间万物相对的角度来审视一切。譬如站在道家“道”的立场上来看,不仅我与土狗没有什么区别,就是世界万物在本质上也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各自的存在形态不同罢了。所以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说天下万物都一样,因此老天没有亲疏远近之分。庄子又进一步发挥,专门写了一篇《齐物论》。他认为世间万物在本质上是齐同为一的,“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然天地万物没有区别,齐同为一,那么再去人为地分辨什么是非对错、贵贱美丑、爱恨情仇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过去人们(包括我)都认为《齐物论》难懂,关键是因为我们的思维已经形成了定式,总是习惯于站在“是”的立场来审视“非”,站在“美”的立场来看待“丑”,于是万物之间的差异就显现出来了。这种差异不仅会导致外部世界的不安宁,还会引起人们的内心世界的恐慌与混乱,是非非,非非是,结果把人的思想搞得一团糟!其实《齐物论》中所表述的思想其实并不深奥,关键是我们的领悟能力能否达到“道”的高度。只有真心领悟了,才能超然物外,并付诸实践。再譬如佛教的因果轮回说也是宣扬万物平等的,不过只是在时间上做文章罢了:今生做人的,来生也许就当猪狗了,而今生是猪狗的,来生可能就投胎成人。因此不要瞧不起猪狗,也许你就是猪狗转世而来的。

绕了那么大的圈子,费了那么多的口舌,只是为了证明一个根本不成立的命题——我即土狗,确实很无聊!不过我并不想说服谁,我只是想给自己一点心理暗示:做人不必太理智,有时不妨荒诞一些,放弃那些文明给我们带来的优越感,与天地合一,与万物为伍,也许就会体会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