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风波(2)
(2010-02-24 15:33:48)
标签:
依赖心理旧手机风波卓乙新疆 |
分类: “一仆二主”的故事 |
手机风波(2)
天气渐渐凉了,年关也一天天地逼近,这应该是小偷活动最猖獗的时期。
果然我在外地出差时,晚上与妻子通电话,她告诉我,卓乙的手机又丢了,是被学校门口的新疆小偷偷走的。当下我就决定,这次一定要给她点儿脸色看看(give her some color to see see),然后让她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出差回来后,见了卓乙,我始终绷着脸,吃饭时眼睛盯着电视,吃完饭眼睛还盯着电视,不给她一点儿搭话的机会。医学证明,人的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有效地解除,就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逐步加大,我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卓乙终于沉不住气了,她见我上床了,也立刻“焐”进我旁边的被子里,她知道这是我平时最喜欢的一种谈话方式。
“哎——,你知道了吧,我的手机被偷了。”这是她经过反复思量后选择的破题语。按照她所设计的逻辑程序,我应该是先批评她几句,她再申辩一番,然后我经不住烦扰,只好答应再买一部新的。
我可不想愚笨地被她牵着鼻子走,所以不冷不热地答道:“知道怎么样,不知道又怎么样?”
“我又没要你怎么样。我的意思是说这些小偷太可恶、太厉害了!老妈昨天还看见电视报道说,聚集在我们学校门口的新疆小偷有近百人!”
“你的意思是说,你丢手机是有理的,是必然的,是不可避免的?”
“哎——,不是‘丢’,是‘偷’!丢是主动的,偷是被动的。”
现代社会教育出来的这代人,与我们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缺乏责任感!使用手机理应负有妥善保管的责任,把“丢”说成“偷”,于是就把责任全部推到了小偷身上,自己一点干系都没有,这种不能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行让我觉得不舒服!所以我有点儿光火了:“什么主动被动,你这是逃避责任!”
卓乙见我面色不善,便主动变换了谈话方向:“我已经考虑好了,现在让你们再给我买一部好手机,几乎不大可能……”
“把‘几乎’去掉!”我没好气地说。
“是呀是呀,我是很明智的,我并没有要求你们马上给我买部新手机。可是现在我已经进入高考的冲刺阶段,白天晚上都在学校,没有手机,你们联系我也不方便呀。”说到这里她有意停顿了一下,看我没反应,她又接着说道:“老妈的意思是给我买部廉价手机过渡一下,可我觉得这个方案对我不利,为什么呢?因为还有半年就高考了,我想等我上大学后买一部最新潮的手机。如果现在买个差的,上大学再买个好的,半年之内连续买两部手机,不要说你们不同意,我也觉得不合算。所以我决定暂时不买手机了,把这个权力保留到上大学。”
她的这个决定倒是出乎我的意料,而且也挺明智的,有点儿“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意思。不过现在的孩子都“鬼”得很,我还是以不变应万变,冷冷地说:“爱买不买,与我无关。”
“你这人真是的,我没别的意思,就是把我的想法告诉你,你不听拉倒!”这回是她生气了,愤愤地掀开被子走了。
第二天她果然把同学给她的一部旧手机翻了出来,妻子帮她到电信重新办理了一张卡,装上电池,用了。
这部旧手机的模样实在是丑陋无比,像我以前从欧洲带回来的块状奶酪,四四方方、呆头呆脑的,所以我叫它“奶酪手机”。这样的手机她也肯用,看来她这次的决心不小,也让我们感到诧异!私下里我与妻子商量,算了,别难为她了,就给她再买一部像样点儿的手机吧。可妻子不同意,她认为卓乙是“用不出好东西来”的。说实话妻子的意见也难以反驳,就说丢掉的这部手机吧,当时在市面上算比较新潮的,花了一千多元不说,我还得提前充进三年的话费,电信规定每月必须消费满150元才能激活原始账户,返还80元话费。当年挖下的大坑至今还没填平,手机已经丢了,前后不到两年,你说她“能用出好东西来”吗?
自从卓乙换用这部旧手机后,我发现她就基本不开机,偶尔需要联系,也是借用别人的手机给我发短信,问她为什么,她却反问我:“你见过这么丑陋的手机吗?如果我不用手机,也许别人不知道我们家穷,可我用这部手机,别人肯定认为我们家没钱!”
我没想到她的话如此尖刻。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似乎挺复杂的,但又觉得没那么复杂,所以只好模棱两可地说:“你是这样认为的?”
“当然!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
“既然如此,你干脆别用手机得了,干嘛还每天带着?”
“带着它,是底线,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过如果我真的用它,肯定会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我可不想让别人看见这么丑陋的手机。”
“要不——”我故意停顿了一下。“先买部中档手机过渡一下?”
“不行。”她稍作思考后更加坚定地说:“不行!”
看来这次她彻底把账算清楚了:要么不解决,要解决就必须达到利益最大化。我觉得女孩子是要有点儿心计的,这样可以弥补她们在体力、智力以及性格方面弱势。可是问题不能总这么拖着呀,一家三口人,妻子永远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现在女儿也要追求利益最大化了,只有我一个人是切实想解决问题的,结果压力全转到了我的身上。
卓乙仍然每天带着她的“奶酪手机”上学,而且总是关机,这种状态持续了十多天。这段时间她晚上都在学校上晚自习,九点半结束,然后和住在附近的一个女生一同回来,双方家长商量好轮流接。有时晚上我有应酬,需要对方家长临时顶替一下,我又没有对方家长的联系方式,只能通过卓乙转达。这可难了:打电话,关机;发短信,不回!好不容易通过其他同学转了几个弯,结果常常出错:明明说好我负责接的,到时候两部车子同时等在学校门口;而原本说好由对方接的,晚上却谁都没去,她们只好打车回家。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混乱之后,我终于决定结束这场毫无乐趣的游戏,这既是为了卓乙,也是为了我自己。对卓乙来说,那部呆头呆脑的手机已经使她产生了一种莫名的自卑心理(我注意到了,她在说这部手机时是和“穷”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心理状态如果不能够及时地调整和改变,那么损失将比丢失一部手机严重得多!况且就我们家庭目前的经济状况而言,虽不是大富大贵,却也是小富即安,入居有房,出行有车,银行有存款,花几千元钱买部手机,动摇不了我们家的经济基础,何必因小失大呢;对我来说,也是解决了心理问题。现在手机普及,资讯业发达,生活越来越便捷了,但同时也容易使人产生了一种倚赖心理。我也丢过几次手机,储存在手机里的信息也随之丢失,这时人像一下子与外界断绝了联系,极不方便。人不仅会对自己的手机产生依赖心理,对别人的手机也一样。有时我们会在同一时间段同时安排两、三件事情,目的是要提高办事效率。如果计划发生变化,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对方联系,调整时间,重新安排,所以我们经常会说:“到时候手机联系。”这就是典型的对别人手机的依赖心理!在既不耽误饭局,又要保证准时接人的情况下,我对卓乙的手机就有严重的依赖心理!所以给卓乙买手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满足了我的依赖心理。
趁着圣诞节商场打折的机会,我终于决定陪卓乙去买了一部新手机。进商场前,我在心里就定下规则:新买的手机,既不能让她产生优越感,也不能让她产生自卑感,至于价钱,就随她去吧!最后她很老道地选了一款诺基亚5300,据说时下买得很火,打完折后2178元,另送一张512MB的内存卡。
对于这款新手机,卓乙很满意,我无所谓,妻子却不高兴了,她先是批评我事前不同她商量,然后又责令我交出工资卡。我嫌烦,只吃饭,不说话。过一会儿,妻子冷静下来了,她大概觉得不能太便宜我了,于是把她下午在商场买的新衣服穿上身,走来走去的,还问我们怎么样,我们当然说好。
说实话,谁都知道她在演戏,而且下面肯定是这几句台词,果然她开口了:“你既然有钱给女儿买手机,就没有钱给我买衣服?”
“应该应该!需要我出多少?”
“一千!”
就这样,又一场手机风波平息了,不过这次靠的不是智慧和能力,而是金钱。卓乙最后悄声对我说:“老爹,你真可怜!”
我觉得没那么悲惨,却很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