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雨声听雨大道理山谷一份 |
分类: 生活随笔 |
看标题就知道,这是一篇无病呻吟的文章。好在现在人们越来越宽容了,何况腻烦了,还可以立马走人。
在南方,天气转暖的季节,雨水渐渐多了起来,先是“润物细无声”式的,在你毫不察觉时,树上的叶子变亮了,泥土的颜色变深了,头发也湿漉漉地沾在额前;雨渐大,落在枝叶上会发出“沙沙沙”的细响声,没有强弱,没有节奏,但很温情,也很温馨;雨再大,远近的雨声连成一片,单调而有力,听久了会使人产生一种莫名的亢奋情绪。间或也会有几滴较大的雨点落在宽阔的树叶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共鸣声,“梧桐更间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大概就是这种意境。
以前我总喜欢在雨天里穿上一双高筒雨鞋,换上保暖外套,撑一把大大的雨伞在雨中漫步。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刻意为自己营造一个舒适、惬意的环境,这时候特别能体会到什么是温暖,什么是安逸。漫步在雨中,人躲在雨伞下面,尽情地倾听着没有内容的雨声,脑子里什么都不想,用心与雨声对话。我也喜欢在雨天的早晨赖在温暖的被窝里,静静地聆听从屋檐上一滴一滴滴落到地面水塘里的雨滴声,清脆悦耳,如天籁之音,没有任何含义。偶尔也会听到一滴雨滴被风吹偏了,砸在青石板上,发出嘶哑的“啪”声,这时我会哑然失笑,好像有点儿幸灾乐祸!我还喜欢在不期而至的雨中放弃一切努力,既不奔跑,也不躲避,任由雨水浇湿淋透,好像是想用雨水来洗涤我的心灵。在“哗哗哗”的雨声中,我居然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和喘息声……总之我喜欢听各种各样的雨声,仅仅是听而已,不需要理解,也不需要记忆。有时我失眠,就会在心里重播自己熟悉的雨声,重温雨中的情景,这样做虽然不能改善睡眠,但感觉多了一份温暖、一份安逸,对人生也多了一份眷念。
现在我仍然把听雨当作对人生的一种体验和享受,只是在嘈杂的城市里已经无法找到过去那种原始的宁静,所以有时只好独自开车到郊外的深山里去。在这里人类文明的痕迹只有眼前这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和停在路旁的汽车,人又还原为自然的附庸,是看客,是听众。
春天的细雨飘然而至,轻轻地敲打着新枝嫩叶上,发出“沙沙沙”的细响,就像是蛇在草中游动,若不凝神屏息,几乎听不到雨声,给人留下了无穷的遐想空间。山谷里突然起风了,雨却停了,也许雨并未停,只是细微的雨声被风声盖过。春天的风已经没有什么寒意,吹拂在脸上,像是一只柔弱纤细的手在脸上抚摸着,很惬意。此时山谷里很静,但不是那种令人感到恐怖的死寂,也不是那种让人感到空虚迷茫的寂寥,我觉得在这无边无际的静谧之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雨突然下大了,此前并无任何征兆。我只好躲进车里,车窗留一道缝隙,凝神静听雨声的变化。开始我还能辨别得清远近高下、轻重缓急,大雨点、小雨滴,落在不同地方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后来雨越下越大,天色也暗了许多,眼前的景物有些混沌、昏暗,就像失了血似的,失去了光亮、色彩和生机。雨好像不是倾天而下的,仿佛就在身旁翻腾着、激荡着。此时天地间已经浑然一片,整个山谷就像一个巨大的音箱,回荡着“哗哗哗”的雨声。就像庄子在《齐物论》中形容风声的那样,山谷中万籁俱响,千变万化,但最终归结为单一的雨声,雨声成了唯一的主宰,唯一的旋律。我感到有点儿窒息,想摇下车窗透透气,可雨太大,很快就把车座打湿了。望着外面迷迷茫茫的一片,觉得时间和空间都凝固了,静止了,人的所有感官也都麻木了,看、听、嗅、触……好像一切都是虚幻的,只有用心感受到的才是真实的。
听雨,其实有点儿像参禅,在简单中领悟大道理。所以许多古人的禅诗中都刻画了听雨的细节。如苏轼在《宿水陆庵寄北山清顺僧》中写道:“披榛觅路冲泥入,洗足关门听雨眠。”宋代的僧惠洪在《焦山赠僧》诗中也写道:“对床听夜雨,佳约是当年。放旷随缘去,闲心不习禅。”还有宋真山民的《夜话无上人房》:“蒲团一榻上,坐到夜将分。窗月灯昏见,岩前雨歇间。”……
参禅是讲究“顿悟”的。学习知识明白的只是小道理,而先天悟性领悟到的才是大道理。因此参禅悟道,就必须把蒙蔽了我们先天悟性的杂学知识慢慢地清除干净,使自己返璞归真,回到自然。诚如老子所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那么如何才能“损之又损”呢?我觉得听雨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听雨,是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对话。与自然交流与对话,是不需要智慧的,也不需要情感,你只要用心去听,它就能告诉你许多生活中领悟不到、参悟不透的道理。
听雨,可以使你的心沉静下来,可以使你忘记很多无用的东西。久而久之,你就会若有所得而又无所得,似乎领悟了大道理而又什么也说不出。最终得到的也许就是这种状态,因为什么是大道理,能不能领悟到大道理?谁也说不清!
山谷中,雨渐渐小了。我突然动了俗念:此情此景,若有美酒佳人助兴,亦是一乐。
雨停了,云走了,它们嫌我俗!
附记:这篇文章想了很久,迟迟没有下笔,因为我不善写散文。今年刚开年,写作就不顺,原本想歇一歇,就试着上“博客”。谁知“搏客”要现写现贴,于是干脆动手写这篇文章。落笔时信心就不足,打算写着玩儿的。可一天写下来感觉不错,真情实感,文采也好。谁知在操作时居然把写好的文稿丢了,伤心了一夜,郁闷了一天!第二天重写时再找不到前一天的感觉的,就像唱歌找不着调,行文也很艰涩。留在这儿吧,散文是无法改的。
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