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新股发行7——中小股民参与审核
(2016-01-28 07:45:51)
标签:
新股发行批判中国股市批判中小股民审核新股发行新股发行风险基金 |
分类: 中国股市批判 |
中国股市批判
批判之六:最纠结的新股发行
7.新股市值配售后交款采用黑名单制度
2000年新股发行市值配售是中签后再补交款,所以在实际交款时,发生了马大哈股民漏交款或无钱交款的情况。新股发行市值配售的漏缴率为1.35%左右。
2016年恢复了“先配售后交款”的办法,估计肯定有马大哈的股民忘记交款的情况。
所以对屡次中签不交款的股民就拉入“黑名单”,不再给予后交款配售的资格。
也有股民建议:新股发行不能按持股市值来派号抽签,要按照每个人的股东卡号(唯一的号码)进行摇号。
但是也有股民说,这个办法是吃大锅饭,持股的中小股民吃亏了。
我认为,按市值配售是合理的,因为在二级市场买股票的股民担当了股市风险,稳定了股市。给予新股发行的红利是应该的。而按照股东卡号中签,大部分股民就会空仓,不利于二级市场稳定。空仓的股民不劳而获对持仓的股民不公平。
8.取消华而不实的询价和路演
新股在累计投标询价中几乎全部“顶格”,并且“顶格”的申购比例越来越大:在新股发行的询价中,基金也起哄架殃,2009年,36家乱询价的基金受到了严肃批评。
实践证明实行新股发行询价华而不实。我建议,干脆取消这个华而不实的询价制度,以后新股发行就按照公司股票面值一元发行,溢价发行也不能超过一元面值的50%,既节约了发行的时间,也杜绝了黑色询价利益链。
新股发行进行路演本意是为了让投资者身临其境了解公司情况,但后来演变成圈钱的途径,因为公司为了多圈钱,就让机构网下报高价,还给参加路演的机构透露一些内幕信息和准备各种礼品。
2014年新股发行改革后,管理层禁止路演透露内幕信息,因此,公司就照本宣科,怕一旦言多必失,失去圈钱的机会。
路演兴师动众,没有任何作用,还浪费老总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公司的财力。所以干脆取消这个华而不实的路演。
9.实行退赔机制,设立新股发行风险基金
为防止上市公司发行新股乱圈钱,应该实行退赔机制,即:从新股募集资金中和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年薪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设立新股发行风险基金。如果上市公司上市5年以内业绩就变脸下滑,则用这笔基金对当时申购或配售买入之后没有卖出的股民予以补偿。
10.连带处罚
刘纪鹏曾经披露:发行新股保荐人带着上市公司跑发审委,哪一位发审委签的字,你敢披露吗?为什么出了问题只罚中间商,你为什么不敢罚发审委呢?
所以,如果新股发行出现了问题,应该连带处罚发审委、中介机构、保荐人等。
11.严厉打击违规的申购行为
最值得肯定的是:中国证监会对发行新股中的违规行为严惩不贷,2014年第一批新股发行中,我武生物、良信电器、炬华科技、天保重装、慈铭体检、天赐材料等6家新股项目发行违规,中国证监会采取了处罚措施。
2014年8月2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了首批IPO配售对象黑名单,他们在申购新股时“提供了有效报价但未参与申购”或者“网上网下同时申购”,包括东吴基金—鼎利2号分级股票型资产管理计划、中国人保资产安心增值投资产品、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自有资金投资账户、齐鲁证券有限公司自有资金投资账户等;还有黄木忠、沈志华等28个股民被列入黑名单。
希望证监会再接再厉,对违规的新股申购行为公开曝光,严惩不贷。
12.发行股票应该交给沪深两所
有关建议见批判证监会板块,不再重复。
13. 中小股民参与注册制审核股票发行
现在是集中一段时间大量发行新股,可以节省发审委的成本,至于仅有25人发审委的委员有没有审核疲劳,审核的效果如何,大量的公司报表数据能不能看懂,是不是拿了审核费就走过场……等等,只有鬼知道了。
常识告诉我们:一个公司的财务报表和数据,没有3个月的仔细阅读,是根本不可能下结论的,这里还不包括造假的数据。所以,发审委的委员们,一次性集中审核上百家公司的数据,别说他们了,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也没戏。
事实证明,一些公司已经通过发审委审核拟发行股票,但正是中小股民发现了问题举报后,才杜绝了问题公司发行股票。
可见,中小股民人才济济,其财务分析的能力绝对不亚于那些发审委的专家。
此外,中小股民和拟发行股票的公司没有那么多千丝万缕的潜规则联系,其公正性更强。
因此,股票注册发行审核委员会应有中小股民代表参加审核,不仅首发新股,而且增发新股、配股、可转债的发行等融资,都应该由中小股民参与注册审核,给予中小股民用手投票的权力。让中小股民把关新股发行质量,是行之有效的、事半功倍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