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批判5——圈钱认了
(2016-01-27 09:02:34)
标签:
新股发行批判中国股市批判圈钱认了李几招李幛喆 |
分类: 中国股市批判 |
我辛辛苦苦原创,累得腰酸背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看完有同感,转发就是最好的支持与肯定。
续5
中国股市批判
批判之六:最纠结的新股发行
三、不说白不说,白说谁不说,说了也白说,白说也要说
——为此建议
现在什么都限制,2011年年度当选的汉字就是:限(楼市限价限购、汽车限行并摇号限购、火车票实名制限购、电视限播限娱限广、温室气体限制排放等等)。因此从定性、定量上改革完善新股发行办法,可以贯彻一个“限”字。
1.限——从定性上改革完善:
第一,限制非重点行业发行股票。新股发行要考虑国计民生和老百姓急需的行业,要与时俱进,紧密贴近国家经济转型方向、配套国家产业政策、具备广阔发展前景的企业。
比如:新股发行要向三农倾斜。
此外,国家需要大发展而且缺少资金的行业还有: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环保、交通等,还有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所以要优先考虑这些行业,可谓:好钢用在刀刃上。把股市的钱用在这些国计民生和老百姓急需的行业上。
退一步讲,就算是“圈钱”,股民也认了。因为这个“圈钱”用在国计民生和老百姓急需的行业上了,比给那些一夜暴富的上市公司的高管们强。
比如说,由国务院主管部门牵头成立:中国农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住房投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医疗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教育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养老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通过发行新股,解决中国农村、住房、医疗、教育、养老这些国计民生老大难问题。
第二,限制无关紧要的企业上市创业板。创业板一定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要考虑真正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又缺乏起步资金的微小企业。
创业板一定要体现创业的性质。中国人很聪明,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农村一线劳作的农民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的发明者,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创业启动资金。
现在中国每年的各种各样的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各省市的科技进步奖、申请批准的专利创新的科技产品成千上万,但是这些发明人和专利人苦于缺少资金,因而这些专利技术90%都没有转化为生产力,而是躺在专利库里睡大觉。创业板股市融资就是要大力支持这些发明创造科技专利的无资金起步的企业,而不是支持现在这样的已经具有赢利能力且无关紧要的公司,否则就不是创业板了。
2009年创业板开板到2015年,平均每家融资额为7.41亿元。如果允许真正缺乏资金的创业者来创业板融资,不用给他们每个公司7.41亿元的资金额,初始发行融资额给他们定为100万元左右,就可以改变这些创业者初始资金缺乏的窘境,就可以解决741个创新企业的启动资金需求,就可以使许多创新发明的专利产品转化为生产力,这样创业板才是成功的。
第三,限制违规违法、业绩下滑的公司发行新股和再融资。如果公司业绩下滑、违规违法,就必须延期发行新股,以观后效,直至业绩改善3年后,违规违法行为纠正后的5年后,才能发行新股。
如果是再融资,上市公司近5年不能有违法违规行为,业绩必须要稳步上升,必须年年给回报。
第四,限制敏感性公司发行新股。股史上曾经有过“昭和发股”
2.限——从定量上改革完善:
第一,限制新股的发行价
新股发行就按照公司股票面值一元发行,溢价发行也不能超过一元面值的50%,这样可以解决询价哄抬发行价、溢价发行过高的圈钱行为。此外,A股和H股发行价要统一,不能一股两价,歧视大陆的股民。
此外,按照面值一元发行分红才有意义。比如2001年,用友软件的分红方案是每10股派6元的分红方案。但是在一级市场上申购1000股的股民,按发行价36.68元计算,则用去36680元。股民如果持股不动,按此分红方案,扣20%税后,实际上得到480元,收回投资需要76.42年。
以上理论测算,还是用友软件要保证每年都保持这样的分红率才行。
可见,就是20岁的股民买了用友软件的股票,只能高寿到98岁,才能收回申购成本,看来股民还要有一个好身体啊。
如果中途发生不测,则……
所以,要达到分红的效果,就必须按面值1元发行。否则就是望梅止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