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处置股权投资丧失控股权时的会计思路?
(2022-03-18 07:29:59)| 分类: 财税宝典 |
大思路是:个别报表按账面价值为基础;合并报表按公允价值为基础。
一、个别报表层面。账面价值是最重要的出发点。
1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在个别财务报表层面的会计处理。按账面价值结转成本,剩余股份还要假设从最早时点就按权益法核算。
按账面价值结转处置成本。应按处置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剩余股权按权益法思路假设最早时点即开始按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
按权益法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即原成本法核算的长投剩余股权账面价值+视同最早时点即按权益法核算调整额,作为 初始投资成本。比较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前者大于后者的,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前者小于后者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会计分录是“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按权益法思路调整最早时点至处置日的投资收益。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处置投资时(转为权益法核算)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投资方应享有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投资收益、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
2成本法转为金融资产在个别财务报表层面的会计处理。
因为金融资产本身就是按公允价值思路记账的,所以账面价值就应该是处置日之前的公允价值。计算处置收益时应按处置当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计算投资收益。
应按处置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在丧失控制之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二合并报表层面。
合并财务报表中的会计处理,不再区分是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还是金融资产,因为这两个以后都不够级别按合并报表的思路进行处理了。但母公司还有其他的子公司啊,所以还要编合并报表。在合并报表中,要消化掉原子公司的遗留问题。剩余的股权按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卖掉的股权按公允价值计算投资收益(也就是处置收益),原来的其他综合收益等也要按处置资产思路确认为投资收益。
终止确认原子公司的长期股权资产、商誉等账面价值,并终止确认少数股东权益(包括属于少数股东的其他综合收益)的账面价值。
按照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剩余股权,按剩余股权对被投资方的影响程度,将剩余股权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或金融工具进行核算。
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的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与商誉之和,形成的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
与原有子公司的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应当在丧失控制权时转入当期损益,由于被投资方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变动而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除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