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感受奥运村的设计理念(一)总体构思、建筑分区
(2008-10-10 22:16:55)
标签:
设计思路建筑分区规划奥运村项目房产 |
分类: 地产喽啰 |
再次感受奥运村的设计理念(一)总体构思、建筑分区
昨天和销售部门做我们的一个项目的专题讨论,说到这个项目目前销售状况非常不理想的原因,除了市场因素、销售策略、广告宣传和价格策略的问题以外,其中也再次感叹,项目的规划设计能力实在让人无法恭维,几乎每个产品的都存在产品定位上的严重缺陷,这就是一个做建筑起家的房地产公司的弊病,仅盖好房子就行了,而不去考虑盖什么样子的房子的原因。
5年前,集团和首钢及澳洲某公司组成了一个投标联合体,共同对奥林匹克公园中的国家体育馆和奥运村进行开发建设的投标,虽然我们最后没有胜出,但是这本报告的质量还是较高的,以至于多年后在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觉得还不过时,很多提出的理念也的确通过其他建设者的努力变成了现实,或许别人的成功也能个我们一些感动。
最近我将把精力放在项目的顾问工作上,因此看看5年前的作品,能够从中温故知新,获得一定的启发。因此选取部分分享给大家,一起看看热闹,虽然很多内容都已经成了奥运期间很多宣传上出现过的文字,因为无论是谁,都在秉承着“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理念。以下是节选:
1、总体构思
(1)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
我们在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诸多方面的同时,还努力理解和研究这些传统文化背后的促动因素和它的历史,以便对它们赋予新的内涵,使它们在二十一世纪及以后,能够被人们充分地理解。我们的设计从社区最南端具有传统特色的区域开始,亲水住宅就座落于此,赛后那里将吸引更多的传统型的居住者;最北端是崭新的现代风格的设计,预期讲究时尚的年轻人将在这里居住。这种分区意在表现中国社会从过去向未来的演化过程。
我们的总体规划构思, 清楚地反映了中国城市规划中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基本原则——坐北朝南的建筑布局。总体规划中的从西到东延伸的街道和街区的构架中,强烈地体现出北京皇城附近传统的城市街区的影子。
总体规划中另一个借鉴了传统文化的是建筑处理, 花园与水面的关系,以及这些花园与水面元素的设计。在很多情况下,流水毗邻着建筑物的正面,步行道沿水而设,或突出于水面之上。
社区景观的设计自然而富于动感, 并以传统的方式结合了树木和各种植物,特别是在亲水区。
在住宅设计当中,我们采用了传统的图案来设计遮阳屏. 以传统的形式创造出一种抽象的现代意境。
(2)与环境的整合
奥运村紧临森林公园,我们借助借景和造景的设计手法,将奥运村和森林公园融为一体。薰皮场路将被建成一个树木覆盖的节日广场。这个广场将奥运村东西两区整合起来,并作为一个通道,将北面森林公园里的绿树和水面自然地引入奥运村里。整个熏皮厂路作为节日广场,在赛时是居住区和国际区的纽带;在赛后,他将成为社区邻里生活的公共中心。
小区通过设置观景区、可持续性花园区、亲水区和SOHO区四个景区,创造出不同的景观,形成小区自身优美环境的同时,使森林公园得以延伸。
2、总体规划
我们的总体规划, 充分考虑了奥运会期间和赛后的各种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和愿望。我们在规划设计理念上分成两个层次,又将这两个层次彼此叠加。一个是为奥运期间设计的,另一个是为赛后设计的。由此我们发展出一种文脉丰富的形式。
奥运会后,这个设计被组织成由北向南的四个区域。离森林公园最近的是观景区,中部是可持续花园区,在它的南面是亲水区,南部边界处是SOHO区。每一个区域在住宅类型、与周围环境的结合方式上都有明显的特点。
在竞赛期间,奥运村的东西两区由中间的节日广场相接。东西两部分都包含有三个邻里区域,每一个邻里区域都有它自己的活动中心. 这些活动中心的设计, 既紧绕可持续性发展这一先进科技主题, 同时又充分反映了具有北京民间文化特点的人文色彩。这些场所在不同层次上的建构, 创造出个性鲜明且易于识别的邻里区域,从而使居住者有更好的方位感,易于识别,并创造这些区域的独特性,使运动员们共同享有这种良好的社区环境。
3、建筑分区
(1)观景区
临辛店村路设置了底层商业裙房, 赛时作为奥运村的配套用房,住宅楼位于商业裙房之上。这样的布局既减少了沿路交通对楼上居民的干扰, 同时商业(赛时公建配套)也限定了奥运村的北部边界, 以便对进入村内的人流进行控制。奥运村内最高的塔楼建筑沿街座落在于此,将最长的阴影投在了区外, 以提高用地的使用率。这些楼群中的所有住宅单元都面朝森林公园,有着绝佳的景观。这里的居民还能在裙房的屋顶露台上享受到令人愉悦的花园。
由于这个区域的建筑紧邻社区边缘热闹的商业街道, 在赛时它又相邻国际区, 因此设计上建筑风格最具前瞻性, 国际性,同时这样的风格也最为年轻爱动的消费者所青睐,这也正同塔楼单元的面积最小、价位最低相契合。顶楼的单元则是复式的大单元, 不但有宽敞的南向屋顶花园,还拥有一览无遗的森林公园绝佳景观。
在奥运会期间,这些楼群的底层裙房将用作为运动员们提供服务和商品零售的场所,因而辛店村路将成为一个充满喜庆的步行广场, 将奥运村和国际区联系起来。赛后,它们又将作为邻近地区提供配套商业服务,顾客可以直接将车停在商店的前面,十分方便。服务车辆能够从服务道路进入商业裙楼的后部。
(2)可持续性花园区
这个区域的特点是一系列相互连接在一起的, 以可持续性发展为主题的花园。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花园既会成为居民们的娱乐之处,又会成为社区内一种极富教育意义的资产。这些可持续性的主题将包括:向人们展示植物是如何为人类提供药物、原料、荫凉、食物来源、净化作用,以及水是如何冷却,过滤污染物,又是如何成为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的等。这些建筑组群以六层和四层建筑相结合,花园的大小与建筑物的体量相呼应, 并有所不同。因此,居民们将住在他们各自风格独特的花园旁,在较大规模的奥运村中同时享有个性化的空间。
这个区域的建筑组群将提供中型单元房,并具有介于传统和前卫风格之间的、中性的特点。楼群的所有住宅单元入口可直接通往人行道,使这里的步行街活动更加富有活力。
(3)亲水区
从概念上讲,森林公园中水的一部分经由节日广场, 从距公园最远处进入奥运村,形成水景区。广阔的水域和园景为奥运村的这一区域创造出了宝贵的宜人环境。社区内最独特的,最尊贵的复式二层别墅大部分都座落在这一片郁郁葱葱的环境当中,露台直接伸展在水面之上,还有私家花园,极富特色。这一区域的大部分住宅是四层,间或也会有一些六层的住宅分布其间。
这些建筑的设计,更注重吸引那些成熟的,更传统的居住者。因此它们将具有蕴含着传统形式意味的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内外部采用最独特的装修和处理。水上花园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中国园林特点。沿着水上花园的几条小路, 以及南面一侧的步行广场, 将对奥运村中的所有居民开放。
(4)SOHO区
这个区域的规划与设计, 试图从城市设计的高度,将基地之外南面的中国科学院未来发展场地整合到奥运村的规划中来, 同时为社区的南边构建起一个围合感很强的界面。设计中,我们将一些步行道借助地面铺装的色彩和质感,延伸到街道对面的科学院基地, 并通过可持续性的标志小品形成视觉上的联系,并成为对景,如风车或者是太阳灯,表示从奥运村中延伸到此的步行通道将在此结束。在竞赛期间这些标志将将成为街道边缘的空间限定物。赛后,科学院的教师和学者们可以在这里拥有家庭办公室,或者是在底层开办科技公司。
这一组群的建筑有着富于灵活性的首层平面和方便的街边停车位,以鼓励人们将来在这里开办公司。它们的布置离道路有一段距离,为在竞赛期间需要的安全和人员疏散提供充裕的缓冲区。部分单元灵活的平面,具有LOFT的特征。这些建筑的外部设计也强调都市特性和LOFT的特征,以使它们与教育研究机构的开放且富有远见的性格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