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明话频道
明话频道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895
  • 关注人气:6,7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爆竹声中辞旧岁”的年味舍弃也罢,因我们要清新空气和蓝天白云

(2018-02-18 23:43:05)
标签:

杂谈

不绿色的年味可以不要

文|马涤明


今年是北京烟花爆竹管理新规施行的首个春节,据北京环保监测中心分析,北京除夕夜间PM2.5同比降幅超5成,禁放措施效果明显。新京报记者除夕当晚还对五环内、外部分地区进行探访,发现五环以内区域基本看不到有烟花爆竹燃放,而在五环外非禁放区域,燃放整体有序,燃放数量、持续时间均有所下降,市民对禁放措施多持肯定态度。(2月17日《新京报》)


禁放制度改变了千百年来延续的“爆竹声中辞旧岁”的传统,不少人认为,没了爆竹声,“年味”淡了不少。但换一个角度看,喜爱“爆竹年味”的人们也应想得开:以污染环境,以充斥着火灾、人身安全等风险为代价的年味,舍弃也罢。哪一年春节特别是三十之夜过后,都会传来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火灾、炸伤眼睛甚至终身失明的报道。此外,现在的鞭炮声响越来越大,对老年心脏病人有一定的威胁;据说对新生儿也有影响。若只顾"年味",而对因此带来的灾难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显然是不理性,不负责任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uO9MxlD36hpDXqiaibIHck5K0uWxTEeqImd0YtWBHibicic7FDchVZibuIF8GAPnF9FSAS8AjqYPUf7AO6ePEm11DeA/640?wx_fmt=jpeg

事实上,现在的民间,在年味的认同上早就多元化了。社会在发展,民俗文化也在与时俱进,近年来,未实行禁放的地区鞭炮销售量的逐年下降,就是一种证明。北京从禁到限再到禁这十余年中,网上一直有反对的声音,但支持禁放的声音也并不少,而且还有不少的外地网友羡慕禁放,期盼家乡早日告别噪声加烟呛的春节。“爆竹声声”究竟是噪声还是喜庆年味,在民间很难达成一致,但污染空气、易引发火灾和人身伤害,却是看得见的事实。


反对禁放的声音总是说,老祖宗留下来的风俗,不该废。但事实上,传统风俗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前过大年,晚辈都要给长辈磕头拜年,而现在,只有很少的地方、很少的族群中保留着这种风俗。从前过年,朋友、邻居、同事之间都是串门互拜新年,现在很少了吧。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uO9MxlD36hpDXqiaibIHck5K0uWxTEeqIzkWFA2ibqSAff7kPr6fS4Pw1W4C55TwdJCFUnV7yS3goRvUHc0YPbtQ/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uO9MxlD36hpDXqiaibIHck5K0uWxTEeqIIJL0ia1M4cOfEKiaulznekJF1vz6a971ibI3NtfVCyT59HhfTLw8rz5oQ/640?wx_fmt=jpeg

年味,既是随着时代、文化的发展而不同于从前的理解,各人之间的体会也是不一样的。而文明过年则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是不争的事实。农耕社会时代,城镇人口与居住密集程度都与现在无法相比,加上娱乐文化形式的缺乏,特别是城市社会文明概念的原始,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负效应非常小;而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们对于噪声、污染、娱乐干扰他人等等问题越来越敏感,或说是文明程度越高越敏感。一些喜欢热闹的人,如果总是感觉不到或不在意影响他人的问题,实际上是文明意识有待唤醒。  


要清新空气、要蓝天白云,要安全、要相互尊重,要干干净净、让环卫工人回家过个团圆的年,应该成为现代人追求的新年味、文明年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