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周明华
学生老是带手机,学校开会砸机了,这种做法该不该?
道理好浅显,大家都懂,偏偏学校的管理者们懂了装不懂。不妨顺着这种“发泄式”和“杀机儆猴式”管理模式推导下去——
01
于是乎,几十部从学生十指间没收来的手机(目测里面不乏数千元一台的智能手机)被扔进水桶,用锤子砸烂。对此,学校工作人员称,他们也是没有办法,一切为了学生好。不过,明话要问:为了你好,就一定要砸烂你的手机么?
好一个为了你好,让你长点记性,从此捻了你的小胆儿,从此让你不敢再玩手机。管理者说得心安理得,被管理者也包括旁闻者却噤若寒蝉,后背瞬时渗出一把秋汗。
或许在会场看着自己的爱机被一锤复一锤地最终砸坏的中学生,也知道这样毁坏别人家财物的行为,属
诚然,手机,而今早非简单的通话工具,对孩子们来说,不仅是一种玩具、游戏机,还能聊天、交友。自我约束力不强的学生,若整天机不离身,势必影响学习,甚至痴迷手机而不能自拔。在这样的语境下,没人会怀疑学校此举的善意。但以把手机扔水桶、砸烂的手段达到管理目的却不可取。
02
首先,这有侵犯学生财产权利之嫌。任何的管理和教育,都不宜偏离合理合法的前提。即便学生家长支持学校的这一做法,也不代表损坏学生和家长的财物的做法就合理合法。其次,教育不能太粗暴。粗暴的教育即便能实现一时的有效,却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反之,粗暴的教育很可能会将粗暴传导到学生身上,想想,这是很后怕的。
手机是一种物品、工具,任何的工具都是中性的东西,本身并无原罪。学生如在使用手机的问题上不守纪律,怎么说也是人之错;人错就该教育人,用让不会说话的机器毁灭的方式来震慑孩子,彰显的不是教育本义和爱心,而恰恰是管理方式的简单、直线和粗鲁型,说难听点,这恰恰反映出一些人教育方式的黔驴技穷。
要知道,枪击案的罪魁不是枪,杀人犯的根由并非凶器,同样砸烂麻将也不能隔断搓麻者的兴趣,撕烂所有的纸牌也不能“撕脱”天天都想着玩着斗地方牌技的瘾君子……
这道理好浅显,大家都懂,偏偏学校的管理者们懂了装不懂。不妨顺着这种“发泄式”和“杀机儆猴式”管理模式推导下去——
学生在校园违纪骑自行车,学校是否就可以销毁自行车?学生在宿舍违纪违规早恋,老师是否就可能拽着惹火的“另一半”淹于水桶之中?有学生乱花钱,学校是不是就得没收钱包、再把钞票给一把火烧掉?一些学生成绩下降,原因是他们回家不做家庭作业,蹲在电视机前耗费光阴,老师是否就可以冲进学生家门去挥锤砸液晶电视?
……
03
当然,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还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动辄以赶回家、开除来惩罚“坏学生”、不准男女同学牵手、不准女生接男生苹果吃、规定男女学生在一起的空间距离,等等。
究其根源,还是应试教育惹的祸,还是学校为了去繁就简、不愿意在一些“不值”的问题上投入太多精力,而认为只有在提升考试成绩的问题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是千值万值的。
因为这种价值取向的普遍性,导致了中小学领域纪律管理简单粗暴现象的普遍性,而“诲人不倦”
“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似乎早就没了市场,鲜有人在乎。
必须承认,教育学生不能完全拒绝惩罚和严厉,但惩罚和严厉也有许多合理的选项。比如罚做工、背书背题等等。把数千元的财物用发泄的方式销毁,这样的惩罚即便暂时有效,却是一种低级的管理,不仅会在孩子柔嫩的心壁投下粗鲁、违法等负面阴影,还会让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中产生抵触和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