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995512711/0曝光嫖娼人员,如此兴师动众是否属过度反映?" />
李忠卿
最近看报纸,又看到警方抓嫖的报道。作为吃瓜群众,当然对警方的行动表示支持,但看到其中一个细节后,整个心情就变得不好了。为何呢,因为警方将这些公之于众。有这个必要吗,大家说说呢?
据1月5日《贵州都市报》说,近日,1月3日,记者在凯里水沟边看到了张贴于此的“曝光榜”,由大标题、被曝光人员违法情况和警方提示等几部分组成。榜上收录了10名违法人员信息,其中,对姓名、人物头像等要素作了处理,绝大部分被曝光的原因是嫖娼,少量涉赌和涉毒。除了曝光,他们均被警方给予了行政拘留4日至15日的处罚。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995513253/0曝光嫖娼人员,如此兴师动众是否属过度反映?" />
据了解,凯里警方近期积极开展扫黄禁毒行动,基本肃清了凯里老街的“站街女”招嫖现象,另外在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为了警示教育更多的人员,警方决定在对涉案人员进行惩戒的同时,曝光他们的“事迹”。
是的,卖淫嫖娼是一种丑恶的社会现象,逾越文明与道德底线,故而一直受到警方的监控与打击,只要被举报抑或现场拿获,就会受到治安处罚,轻则受到罚款处理,重者直接被判刑入狱。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995514097/0曝光嫖娼人员,如此兴师动众是否属过度反映?" />
由于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各地都或多或少存在,因而要想通过曝光形式达到警示的效果,很难如愿以偿,毕竟卖淫嫖娼属于一般的违法行为,犯罪成本不是很大,不管警方如何高调宣传,涉黄人员最多只会更加隐蔽,要想彻底根绝黄赌毒,不是一两次曝光就能奏效的。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995514682/0曝光嫖娼人员,如此兴师动众是否属过度反映?" />
再说了,警方在曝光时采取了技术手段,姓名与头像都进行了模糊化处理,观众根本就不知道被曝光的是谁,如此遮遮掩掩,还不如不曝光,否则不仅浪费了警方的时间与金钱,也未必起到震慑作用。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995515390/0曝光嫖娼人员,如此兴师动众是否属过度反映?" />
而一旦公开全面曝光,又涉及到个人隐私被侵权问题,毕竟法律上没有明确此类违法行为可以这么做,其他地方也没有可资参照的先例,在社会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我们在执法时也应坚守底线,不要动辄以这种方式随意进行曝光,否则执法者就会变成违法者,某些涉案人员就会产生“耐药性”,反正被曝光过了,再违法一次又有何妨?
还有,我们暂且抛开“耐药性”不说,这些嫖娼的违法人员,应属情节较轻的那种,如此公开别人的个人信息,难道真的没有权力的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