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追猛打“美美们”不是伤害是拯救
(2011-08-29 23:59: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时说 |
周明华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26日说,近期发生的郭美美事件,通过媒体曝光,坏事变好事,对于公益组织的自律有好处。但任何行为都有正面和反面两种作用,“从现在来看,我们的慈善捐赠降到了冰点,如果再穷追猛打,可能会伤害到整个慈善事业。”另悉,今后慈善组织将从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剥离出来,由该部慈善司单独监管。(8月28日《京华时报》)
徐副司长虽然说话颇有艺术,但这个“话峰一转”中,已明显露出心中对大众媒体与新媒体持续不断地对“美美们”的穷追猛打的不满。我们当然不能太天真和太单纯地认为,此番话中带刺的回应只是代表他个人的观点,事实上恐怕是代表了一大群人的现时想法。近几个月来,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慈善总会“尚德诈捐门”、青基会“中非希望工程”的“卢美美”事件,实际上已经开始动摇了公益组织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公益界正经历一场“阵痛”。 6月至8月,慈善会和基金会接善款额剧减,从之前的63亿下滑至8.4亿元,锐减了近9成之多。
在没有找到医治这一“阵痛”的良方之前,包括徐副司长在内的有关人士,将“痛源”指向媒体的穷追猛打,虽然合乎官场常有的思维定势,但却违背了情理。因为没有“郭美美”与“卢美美”的高调粉墨登场,照样还有“张美美”“李美美”的惊鸿一瞥。酿制问题的根源还没有找到,便欲主观掐断问题信息的传播路径,显然是徒劳的。这样不仅挡不住新的“美美们”的亮相,相反还可能失去断然拽住公信力指数继续堕降的绝佳时机。因为而今是现代互联网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任何信息想如二三十年前那样靠行政力强行紧捂的做法,只能是愚蠢的、无效的。
“阵痛”已然产生,那么我们就得去及时根治“痛源”。比如我们的慈善信息的通体透亮问题,每一分善款是否及时抵达受助者手里,比如慈善组织身上沾有“官味”的问题,我们究竟该如何求解?有关部门在说、在做,民众也在眨巴着疑惑的双眼在看。事实上,如果有关部门仍不愿将这一系列“美美事件”背后的细节代价、整改措施和盘托出,那么,所有将“痛源”推向媒体的作法,只会增加他们心中的悬疑,使他们已经出现的不信任感继续加剧。而让人欣然的是,用脚投票的中国公民,他们的爱心总量并未下降,只是将大部分善款直送到需要帮助的同胞手里。
这让我们又一次体味道,中国人民是伟大而善良的,我们没有理由为经过慈善组织的善款剧降而惊慌无措。这又一次说明,媒体的持续追问,探明真相,不仅伤害不了慈善事业,而且有利于慈善组织尽快刮骨疗伤。若一定要说伤害,那也只是暂时伤害了那些不思改革的官味十足的慈善组织。并且从长远来说,媒体这样的穷追猛打,恰是对他们的最好的拯救与保护。因为只有正面问题,方能找到解决问题之策。总之,我们要有拿出正面应对的勇气与智识来,将真相、细节、代价告诉公众。这不仅是对自身发展负责,也是对慈善事业和公众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