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父母被疑人贩子”是善意的误会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时说 |
(资料图与内文无关)
周明华/文
1日下午,一条“列车上疑有人贩子”的微博“引爆”了网上打拐热潮,一网友发微博称,在沈阳前往北京D2次列车上,一男一女怀抱一岁小孩,小孩长相穿着与二人极不相符,且一直哭闹,该网友疑为拐卖儿童。北京铁路警方接报后立即布警,列车进站后,将两名抱小孩的“嫌疑人”带至派出所调查。当晚,北京警方表示,已排除被疑两名旅客的嫌疑。(6月2日《新京报》)
真父母被网友怀疑为人贩子,单纯对这对父母来说,的确有点“堵心”。但我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仅是个案,发动公众关注、警惕、参与打拐工作利大于弊。这对父母的这点“堵心”,较之有效、全程、动态地打击人贩子作案来说,毕竟是暂时的,应该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宽容。网友的举报是尽一种公民义务,警方的出警调查也是履行公共安全的监守职责;网友及时微博删帖与警方很快消除误会等,其中并无不妥之处。
况且在可疑行为出现时,不管是网友的直观判断力还是警方的及时打拐行动,都难以做到滴水不漏,也不可能接近全部准确。网友产生错误判断而微博举报,以及警方据其出警并导致误会,实在是难以避免。拿这个小孩一直哭闹来说,这名网友的确很容易怀疑这对父母的身份。硬要说是一种误会,也是善意的误会。网友这样的“草木皆兵”,恰恰是当前打拐形势依然严峻的形势之下所必须的,这种社会心态也是正常的。今天的“草木皆兵”,是为了防止“明天之兵”出现之时百姓只能束手无策。
只有人人都是打拐人,那些惟利是图的人贩子才没有任何立身之地。我国目前有超4亿网民,而且用手机上微博的网友数目还在猛增。这些网民只要出于正义的目的,成为打拐的一只只遍布每一个角落的监督眼,我们不仅不应诟病,相反还当鼓励。其实,在网络时代,信息化社会已经以无可阻挡的脚步迈向我们,每一个人之间其实已没有空间距离,且每一个网民身上发出的信息都有体温,他们显得那么真实而生动。如果网友都能成为社会正义的捍卫者、传递人,那么,任何社会丑行都难以在我们社会监督阳光之下爬行。即便网民发布信息有细枝末节上的失真,也并不妨碍网友的正义表达。
当然,北京铁路警方和这名首发微博举报的网友,是可以将这事做得更好一些,更人性化一些。因为这起错查父母的打拐联动行为,毕竟对这对父母构成了某种心里影响,给他们的正常出行带了不便。在警方迅速查清事实后,不妨首先当面向这对父母表示真诚歉意,当然也向他们说明这种行动对打拐的好处,以获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并在第一时间在官方网站特别是在“北京铁路警方”的官方微博上立即予以澄清;而首发举报人贩子的这名网友,不妨干得更善解人意一点,先单发一条微博说明该事件的真相,并真心向这对父母表示道歉,而非简单地将“举报帖”一删了之,便没了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