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仆身上画猪头,群众棉里藏针
(2010-12-31 18:13:2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时说 |
周明华
又一个新年快到了,重庆綦江县永新镇建管办收到“另类年货”,在办公室“建管办工作人员去向公示牌”上,办事群众画卡通猪头对应相关工作人员。该公示牌2个月未更新,工作人员称,可能是办事群众屡次办事找不到人才画上的。该办公室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办事群众屡次找不到人,没情绪才怪。画‘猪头’是他们屡跑空路的无奈之举。”(12月30日《重庆晚报》)
人民群众是很有智慧的,但同时也是很温顺而善良的,他们来镇上办事总找不着干部,有的脚都跑痛了,你说这烦劲有多强烈。即便这样,这些群众也能把胸口中堵着的那股怨气给活活吞下去,抬手在公示牌上画“猪头”,以表达自己的无奈与不满。这样的人民群众多有修养。所以,在群众不满“机关病”时,所表现出来的棉里藏针的举动之下,一些机构和干部,的确该好好反思,尽快删除自己头脑中的疲沓意识了。
将干部去处予以公示,这个看上去像形式的政务公开之举,实际上具有双重作用。其一,他带给人民群众的是办事方便。谁在值班,谁去了哪里?在公示牌上注明,群众可谓一目了然。公仆们的举手之劳,带给群众的是办事的快捷,避免他们跑冤枉路。笔者曾去过这些边远乡镇,农家离镇上不近,有的有数十公里远,甚至还需翻过几座高山。很多农民要丢下手中的农活去镇政府办点事,原本就颇为不易,若这样来回地白跑路,若是急躁者,估计揍人的心都有了。
再者,如此将工作人员去向日日刷新上墙,可以方便人民群众对公仆进行动态而有效地监督。如此两月不刷新,这反映出他们当初为了做做样子、摆摆架子给上级检查团看的。上级领导看着这样的“政务公开”很满意,直点头。可领导转身一走,此类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却从此休眠,再也不顾群众要求干部去向上墙的呼声了。实际上,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要求,行政机关应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公开信息,是为了实现公民对政务的知情权、批评权和监督权。
那么,我们要靠什么来保障这类对群众有利的“形式”日日更新呢?窃以为,当前需先破除传统的治理思路,所有的政府部门要放下自己自觉不自觉中端起的那副官架子,学会与民平等交流。政策有新信息,发布就是,纵然是不完整甚至错误的政策信息,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它捂在极少数人的“兜里”;干部是下基层还是外出办事,上公示牌就是,长期懒于打理,失掉的可是民心。把知情权告之于民,形成互动,以利于政策的完善和改进,利于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只有这样,行政机关的“衙门气”才会消解,百姓才不会在公仆身上画“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