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招聘启事”不幽默只“油默”
(2009-11-02 11:02:0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时说 |
周明华
岗位:洗菜工。条件:本市户口,厦门生源毕业生,30周岁以下,女性,158cm以上;需一专多能,除从事洗菜工作外,需兼职从事执勤点新闻宣传工作;本科及以上学历,中文、新闻专业,有2年以上文秘工作经验……刊载上述内容的“2009年厦门市公安局翔安分局公安非在编雇用人员招聘简章”在翔安区政府网站公布后,有人称之为“史上最牛的招聘启事” (11月1日《广州日报》)
或许由于这两天不低的舆论反弹,当地公安局似乎觉得自己拿本科生来扯“招工眼球”有些过了,不久便将“本科以上学历”改为“大中专以上毕业生”。但我认为,如此修补已于事无补了,不仅显示出自己不耿直、不厚道,还一不留神地传递出一些人对大学生就业的漠不关心与不屑心情。在他们看来,大学生一专多能、身兼数职,不仅名正言顺,而且搞新闻宣传与文秘工作者是可以等同于洗菜工作的。
虽然随着我国大学的连年扩招,大学生不再是天之娇子,但他们毕竟是通过了10年寒窗。特别是一些低收入家庭,为了孩子读完大学,自己往往是从牙缝里挤出碎食来。这厢好,孩子学业完成了,该从事一项体面职业了,却被一些人视作“洗菜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洗菜工虽然也是阳光下的体面劳动,社会化大生产也离不开他们的付出。但洗菜工不是招不到人,公安局能招到洗菜工的前提下,大学生不需要这种“向下看”的变色怜悯与灰色戏说。
是什么原因酿就这种社会心态呢?我认为,还是我国就业公平性失衡所致。公安局这个名称很响,但局里招聘的毕竟还只是洗菜工,说白了,就是体制外的临时工罢了。招这样的工作,局里都这么神乎其神,我们可以想像他们要是招体制内的干警,又会来一番怎样的文字表达?我把这种傲慢看作是“一把手”意识的延伸。当前,“用人大权”往往集中在单位“一把手”掌中。近年来,单是媒体曝了光的,就频频传出一局之长、一部之长一人独定“用人乾坤”的与现代公平就业体系格格不入的案例。
特别是一些单位领导,将裙带关系发挥到极至。一些稳定而殷实的机关事业在编岗位,不约而同地踏上了“内部互为消化”之路。首先安排子女,即便这些人员只有小学文化;其次照顾远亲,再次横向嫁接社会关系,不同事业单位领导子女、亲属之间铸起“友情换岗”联盟。一句话:各强势单位的一把手们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推开体制内的大门招纳“外人”。让忧虑的是,而今这一道“用人堤坝”还有不断固化的迹象,法律法规的还没有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波去摧毁它。
这种畸形的就业失公形态,对大多数无钱也无关系可攀的大学生来说,要么极少数挤进去成为这些单位只会干别人不愿干的洗菜类苦活的“临编雇员”,要么永远别想靠近别人铸起的“守岗门”一步。那些无孩子就业之忧的单位“一把手”们,往往对大学生就业之难根本无动于衷。不仅如此,有时还会突发奇想,自认幽默其实很“油默”地炮制出这种“史上最牛的招聘启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