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搞个对付网络监督的“鸵鸟神功”排行榜
(2009-07-25 15:11:1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时说 |
周明华
24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2009年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对10件地方热点舆情进行研判点评和分析。选取事件包括“巴东邓玉娇案”、“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等热点事件。排行表中成都第一,石首最差。据称,通过对各地政府在网络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方面的政治智慧和创造性工作的梳理和小结,希望能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以新思维处置突发事件。(7月25日《华西都市报》)
看罢此排行榜,我心中无一丝欣慰。这不是对排行榜有意见,而是我清晰地感觉到,最近网络舆论监督表面上看好似一浪高过一浪,但由于当下被网络监督的怪事、丑事、恶事发生得过频,往往是这边网友的关注刚持续不过一两天,那边又有更惊人的监督对象出现。而且新出现的需要监督的事情更恶劣更罕见。于是,这股有限的网络舆情监督的力量,往往会在这种疲于奔命中不得不渐次消解,最终难以形成一股持续而有力的督促有关责任人正面应对的舆情合力。
不仅如此,而今网络监督的被监督者似乎已看出了这一点,在一次次斗争中“悟”出了一套“鸵鸟神功”。偏偏这套向鸵鸟学来的,有事就把头埋进沙子,任尔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神功,看起来还真是对付网络监督的不二法门。有此神功助力,应对网络舆情能力当然奇高了。我粗略回顾一下:先是6月中旬,浙江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政策加分考生名单传出“删繁就简”的新闻,受到众多网友的一致批评。任你“舆情汹汹”,相关部门最终也没有公布造假者名单。风沙掠过,“鸵鸟之头”又钻出沙面,抖抖鸟毛,啥事都没有。
接着,“29岁市长”论文造假门的风波未平,上海的“楼脆脆”一倒惊魂。7月1 日,重庆一网友惊爆区级政府三年公车消费竟高达6071万元,这一消息还没来得及掀起舆论浪花,7月2日,辽阳市宏伟区车改后“书记、区长每年车补7.6 万元”的消息被爆出;7月23日媒体再爆“制度创薪”式车改,原来宏伟区是取经本市弓长岭区,弓长岭区委书记和区长从2008年4月开始,就已享受一年8 万元的车补待遇。这种变态“车补”在网友曝光后,当地领导之所以稳坐如山的原因,还是人家的“鸵鸟神功”甚为高明罢了。
这种太过密集的“一丑胜过一丑”的雷人消息,几乎让坐在电脑面前跟帖的中国网友累到吐血。要我说,地方领导感受不到网络舆情压力是假,采取“四两拨千金”之策是真。之所以他们能以时间耗空间,与网友成功推太极,是因为我们相关监督部门未形成一股制度合力,去把他们的“鸟头”从沙里拽出来。所以,我们与其弄出这种无关痛痒的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还不如当即搞一个躲避网络监督大施“鸵鸟神功”的丑行排行榜,日日置顶在网站与论坛上,直到“鸵鸟”不得不自个钻出沙面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