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女公务员幸福感是一种社会帮闲
(2009-06-01 02:30:4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时说 |
周明华
近日,武汉市社科院发布《武汉市市直机关女公务员现状调查》,从个人素养、事业发展、社会态度等多个方面反映女性公务员状况。该调查数据显示,武汉市的女公务员普遍自感幸福。被调查者总体上认为幸福的占76.64%,其中认为自己“很幸福”的占16.79%,认为自己“比较幸福”的占59.85%,认为自己的“生活现状还过得去”的占22.26%。(5月31日《华西都市报》)
这种帮闲意味较浓的调查结论,其实是正确的废话。处在省会城市的市直机关里的女公务员,月月有稳定的不菲薪金,日日坐在冬暖夏凉的机关办公室里为民服务,较之于躬身田垄、一背太阳一背雨的女农民来说,当然落差不小,他们能不齐刷刷地自感幸福吗?按著名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来说,只有在满足了底部三种缺乏型需要的个体才能感到舒适。大都市的女公务员当然早已越过这三种缺乏型需要,自然会感到宽心。
说到女性公民的家庭生活、上学就医、人文环境等方面的感受,以及这方面的负压感与孤独感,谁都会产生。而且在一些女同胞身上,这种无力感还很强烈。特别是中国在人均GDP迈过一千美元的社会转型期的端口上,来自于社会各方面的确定和不确定的因素在日渐增多。作为中国公民,于此“端口”劳作和生存,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产业工人以及农民姐妹,他们面对的社会物质和意识领域里的压力感日趋强烈,要切实感受到幸福的确尚待时日。
不过专家们的这次调查行为又是“锦上添花”了!身在大都市的女公务员们,他们的感到幸福可谓不言自明;而在各大城市打工的农家姐妹,以及留守田地的女农民,他们的劳作辛酸状况与身心疲惫指数才急需我们去全面摸底。拿最近引起全国关注的巴东农家女邓玉娇刺死好色“镇官”案来说,农家女被生活所迫在各大城市一角的洗浴休闲屋里,经受者一些人的异样目光与身心折腾。我们社会“摸底调查机制”为何一直盘旋在这些角落的上空无法落地?
不管我们情愿面对这个社会现实与否,在精英人士正在满含深情地为公务员的身心健康作着调查和热心关怀时,甚至建议他们也像美国人一样,“左手拉着律师,右手拉着心理医生”之际,中国大多数农民姐妹以及城市贫困户的生存窘迫现状是无法屏蔽。当前,就业生态恶化,就业公平体系失衡,一些劳动保障制度虚设,收入分配公平一直还停留在“嘴上”。这些急需社会关爱的边缘公民,尚在为基本生计焦头烂额。
别说让这些农民姐妹身心愉悦,就是能让他们左手牵着孩子顺利跨进校门,右手能扛回一袋低于100元的化肥,都是对他们最为妥贴的关怀。在这种日积月累的社会关怀疲乏中,全家人劳累一生的积蓄还抵抗不过一次大病突袭。是到了该彻底关注农民的幸福感的时候了!首先,我们的社会要大力营造一种关注底层民众的举国意识氛围,再剔除武汉这类“矫情调查”,整合社会保障和救助的公共资源,投入社会最需要的角落。因为,没有数亿农家女的幸福,少数女公务员的幸福还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