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诱惑的最佳路径是制约公权力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时说 |
(“河北第一秘”的李真因贪腐走上了断头台)
周明华/文
或许有人认为杨松书记所举的这个“捕猴者说”的故事听起来并不入耳,或者觉得故事情节没啥新意,显得有点老土,不以为然。但窃以为,杨书记能说到这个层面,可谓是鲜活而真实地反映出当前一些官员在面对利益诱惑时表现出的手脚无措。这并非杨书记爱讲故事,也非危言耸听,而是我们有必要让更多机构更多人认识到学会控制自己欲望、拒绝诱惑的紧迫性,亟待有关方面尽快将惩办这一腐朽现象引入制度性高端。
当前公权力运行的现场出现一些“难抑私欲”现象,对我们社会的公平、正义与法律已构成威胁。这种毒素程度不轻地侵蚀着社会的良序根基。出现“手乱伸,不放手”的官员,之所以屡见不鲜,根源还是出在公权力制衡与监督的疲沓上。民意所指始终都是要把泛滥的公权力请入牢笼,但公权力本身不是等待驱逐与驯服的事物。颇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净化官场腐气还清廉之风,并不或缺案例警示,也不乏寓意深刻的反腐故事的宣讲。有些腐败分子在落马前站在讲台上说到反腐,居然还能把自己感动得泣不成声,但台下的贪赃行为可以让人汗毛直立。
显然,这种靠道德说教去感化官员的政治操守的作法,好比在沙地之上的建反腐机构,这样的反腐防腐机制力有不逮。在一些局部,公权力玩弄手腕的技艺水平还能与时俱进,其公权私奔的自由裁量空间不仅未得到减量反而还有增量的迹象。这使得少数寄生于人民肌体上啖吃着人民血肉的一些“蛀虫”,往往原本还是一个不错之官,在他们一步步滑向罪恶深渊后,吃到满嘴滴油时才令人痛心地被法律之手揪出来。诸如,万言忏悔书中曾写下“当年想作焦裕禄”的“河北第一秘”李真,若我们的反腐触角能在他第一次收贿时很敲他一下,我想,李真完全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焦裕禄式的干部,而非被推上断头台。
所以,要使官员拒绝诱惑的最佳路径就是让官员莫法和不敢被利益所诱惑。实际上,这些都是絮叨了很久的道理——那就是减缩和约束公权的寻私空间,并使领导干部的财产收入充分公开化、阳光化,项目采购建设工程实行公开招标,用制度选拔干部而非“一把手“定夺用人,财权审批进一步完善,以集体决定制剔除“一支笔”签单权力过分集中等制度的修缮,以及加强舆论监督、民主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力度才是当今非常急迫的反腐防腐高招,那样,任何“外界诱惑”都将无缝可钻、无处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