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务员科学素养脱钩源于“官感”挂钩

(2008-11-12 17:26:25)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时说

周明华

浙江省首次公务员科学素养调查,由该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浙江工业大学曹增节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完成。调查结果显示:浙江公务员基本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为6.2%,一半以上的公务员存在相信“求签”、“相面”、“星座预测”、“周公解梦”等;大多数公务员期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还是做公务员;媒体是公务员获得科学信息的第一渠道,第一位是报纸等。(11月10日《钱江晚报》)

 

看到官员的这个极低的科学素养比例,相信不少人一定很忧虑。国民的科学创新现状原本就堪忧,而改变这一窘局的动力的“公务员科学素养”又是如此之低,与国外公职人员的科学素养相差数倍之多,那么,导引和培育创新型国家的重任又该落到什么人的肩头?就拿经济较为发达的广州来说,每年政府投入科技宣传的经费竟然才区区20万元,可能还抵不过政府花钱去中央媒体做一次城市形象宣传的广告费用。

 

而另一面,一些官员的 “非科学”举动却此起彼伏:有山西粮食局在五老峰上修“粮食殿”,期望粮神“佑我稻田”的;有长春市某法院门前悬挂“辟邪神剑”驱邪镇鬼的,当时由法院新领导请来风水大师勘察指点;有河南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动用数千万修 “牌坊”、 “怪兽”等风水建筑,以望其镇住水怪的……一句话,官员科学素养一年复一年不增反降,倒是对“求签”“相面”“风水”等迷信的东西青睐有加。

 

到底公务员信鬼不信科学的根源是啥?窃以为,还是因为一些人脑中的“官感”在起作用。这种“官感”对科学精神的构成侵蚀作用。当前,并非什么行业什么人物都要理顺“嫁接行政关系”,而是在当今社会科技工作者的科研环境里已难容一张可以视“官级”如草芥的“净心书案”矣!青年人才创新难以申请到项目,很多项目都是所长、处长、校长通过行政方式成为负责人,青年科技者往往都在给他们打短工,不少原本有才华者早就愁得少年白了头。

 

我们应看到,给科研人员挂上科技、处级或厅级待遇,初看起来很荒谬,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人们普遍憎恨“官本位”余毒的今天,这样的挂钩甚至叫人揪心。但在当前语境下,搞科研不当官的确不行。如果不和行政级别挂钩的话,不仅是仅有的科研项目难以搞掂,而且,我国科技人员所面临的物质环境就更为可怜。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行政官员的各种“特权”不仅难见减损,反而还有增长之势。如饱受非议的公车补贴、住房补贴、职务消费等,一边是网上板砖横飞,一边是“我补故我强”。

 

这种掌握着公权力的人涉嫌变相给自己谋私的作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群体。这个群体的物质和精神优越感,可以形成一种“磁场文化”无情地吞噬着公民科学创新的动力元素。在利益驱动下,公务员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还做公务员。于此我建议,首先,应从打破公仆的“官感”入手,还官大就意味着责任大、服务水平高的精神内核;再者,具体到科技宣传与创新领域,国家应尽快立法,保护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独立的科研环境,铲除阻碍科学精神向上的那层土壤等,如此方能“逼升”公务员的科学素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