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宿舍不是“夜夜亮灯”的闺房

(2008-10-11 15:19:29)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时说

大学宿舍不是“夜夜亮灯”的闺房大学宿舍不是“夜夜亮灯”的闺房

 

周明华/文

10平方米的屋子摆放着一张雕花大床、全套粉红色电脑桌、梳妆台和衣柜,空调、冰箱等生活家电齐备……这四川某高校女生宿舍楼里的一间小屋。这间“粉红小屋”的主人家刘月在大一下学期就入住了,她说:“我很小就习惯晚间睡觉开着灯、怕影响其余同学休息。4800元/年在外面不一定能租到这么好的房子”。(10月9日《华西都市报》)

 

我注意到,有人在网站上发表快评文章称,大学推出的这种学生单间宿舍和刘月的自主装扮“粉红小屋”并无不妥,国外大学生也是常见住单间或两人间的,况且四五个性格各异的人住在一起本来就是件缺失人文情怀的安排,从尊重公民个体选择的角度出发,这是一种公共管理意识与社会进步的表现。笔者对此不予苟同,核心原因是这种思维明显脱离了我国当前大学教育资源尚显单薄的客观语境。

 

首先,大学生一般年逾18周岁,当然有选择自由租房与单间入寝的权利,也有花钱购大床、购冰箱的自由,这谁也没权反对。但我国公立高等教育的公共资源一直处在夯实基础的阶段,大学宿舍较之于商品房的租价是相对廉价而封闭的公共资源。就是因为这种封闭性、廉价性与公益性,才决定大学资源应由更多学生一起公平分享。连刘月都说了,4800元/年在外面根本租不到如此好的房子,且水电便宜,每夜可以继续保持自己开灯睡觉的习惯。

 

按理说姑娘家养成夜夜开灯睡觉,这是她的私人脾好,我们不必置喙。但大学宿舍不是私家闺房。况且就是在私人家里,这盏通宵长亮的电灯的存在,也与全国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举国思维格格不入。而在能源短缺和我国教育基础性投入的严重不足的苍生现实下,刘姑娘作为一名时代娇子的大学生,这种“夜夜点灯睡觉”的习惯完全应该主动更替。这是一种现代公民应具的能源忧患意识,相信刘月改变此习惯并非难于上青天。

 

再者,作为高等学府,首先应有清雅高贵的学术气氛,理该成为培养与时代脉搏共振的学子的集散地,永远不应成为收费的宾馆,挣钱的产业,更不该成为学生缺乏苍生情怀的“浪费帮手”。说人家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住双人间或单间就寝,但人家不管是从教育资源的雄厚还是学生个人独立教育的气氛来讲,我们与之的距离还很大。刘月等是花父母的钱长亮校舍的灯;而美国呢,孩子从18岁起就得自己去闯世界,学生靠勤工俭学去完成学业,孩子便不会去保持这种夜夜亮灯的“浪费习惯”的。

 

不管我们如何讳莫如深,未来中国将货真价实地挺进老年社会。作为不远的未来社会之创业、求新、务实的主体,时代的弄潮儿,和谐安康的细心守望者,这群新生代人,他们肩头的担子将越发沉重。这就需要他们比前辈更具创业意识、忧患情怀、责任之心,这就需要自立自强、坚忍不拔、百炼成钢的脊梁精神尽快在他们胸中常驻。但愿这种大学宿舍变成“夜夜亮灯”的私人闺房的镜头少些,再少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