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该让“筷行动”变得“迷你”起来

(2007-10-25 01:06:40)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社会/纪实

分类: 时评时说
周明华

北京餐馆倡导自带筷子就餐,消费者反应冷淡。和之前300家餐饮企业承诺拒绝提供一次性筷子的热闹景象相比,消费者的反映很冷淡。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的“筷行动”开展半月来,记者发现,很多食客并未携带主办方所倡导的“自带筷子”。活动组织者之一,“饭统网”商务拓展部王京坦言,和前期相比,目前“筷行动”的确慢了下来,一个主因是宣传力度不够。

   

以拯救国土上日渐变少的森林为行为宗旨的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的“筷行动”,一直以来似乎赚的只是哟喝与掌声,赚回国人“自备筷子”的习惯似乎还是遥遥无期;冀望活动唤醒公民“口下留林”、拒用一次性筷子尽快构筑绿色消费意识,在首善之区的北京,似乎也难有立竿见影的迹象。有人为此深表担忧,甚至有人“透过现象看本质”,颇显悲观地认为,要扭转国人使用一次性筷子习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我却认为市民对“筷行动”的冷淡只是“慢半拍”而已,而非他们的彻底地不合作,彻底地想掉下“方队”来。是的,一次性筷子浪费木材酿就对森林的大量砍伐,早已成为地球人深知的环保痛点。当前我国人均森林拥有率排在全球134位,可以说我国的森林资源极度匮乏,而全国每年以杨木、桦木、毛竹原木加工生产的一次性筷子,足足可以铺满363个天安门广场。不用说,我们国人因筷子挟菜而浪费的木材的速度是惊人的,理应引起我们社会的足够重视。

 

但我们应看到,在拯救森林意识面前,国人几乎没有“逆向思维”,谁都明白今天的恣肆浪费就是后辈明朝的荒凉与匮乏。中国大小餐馆布局为网状,多点多头,对餐馆食品卫生状态的不信任,势必造成他们的次优选择,或者叫理性选择。因为,他们眼见一盆水内重复清洗数十桌饭碗和数十双筷子,只能无可奈何地选取稍显卫生的一次性筷子。在他们眼皮底下,没有一种可以卫生而捷径地替代一次筷子的工具出现。

 

此时,作为市民绿色消费意识构建的导航者们,需要的是信心和智慧,需要的是技术琢磨与宣传导向的立体性推进,我们断不能急功近利,将“筷行动”弄成“速成班”,奢望这种轰轰烈烈的行动一劳永逸。要让人们拒绝一次性筷子,意识宣传往纵深推进与技术硬件更新是缺一不可的。比如适当借签出行自带洗漱用品与国人抗击“非典”时必戴口罩的举国意识推广的经验,将绿色消费的紧迫性靠诉大家,将市民戴筷方便的所有技术行动及时跟上。再假以时日,国人远离一次性筷子并不难。

 

这是一个愿不愿为的问题,并非不能为。比如,要使市民自带筷子就餐方便,我们的筷子设计制造部门何不旋即跟上,动动脑子,将自带筷子设计成折叠式的便于携带、不暴露、不易污染的“迷你”型呢?想必商家可以大赚一笔之外,让更多市民像带打火机一样随身携带筷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