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生活变迁时事评论 |
分类: 时评时说 |
周明华
9月29日晚8时许,湖北鄂州一名15岁的高一女生因逃课,受到家人批评,一时想不开,爬上宾馆空调架欲跳楼,经民警、消防官兵及家人的一个多小时的耐心劝说,成功解救。然而,在解救现场却发生令人唏嘘的场景:一边是消防官兵劝说救人,一边却是前来观看的人竟有近千人,有人甚至打电话要朋友来看跳楼,有的竟高喊“快点跳”。(10月2日《楚天金报》)
这不是新闻,如今诸如“催人一刀”“催人快跳”“弹吉他看人跳楼”“现场买望远镜看自杀”等冷酷得滴血的新闻场景,曾一次次撞进我的视线,且“催跳”的方式已几近变态和扭曲。这仿佛是被谁捅破了娄子,一个个“催跳”穿“娄”而过,大家一阵抨击后,社会人之间的相互情感淡泊甚至精神伤害又一次次再现,社会人文关怀很快又恢复了往日之疲。大江南北,谁也无法扭住这种冷血颓废的人文缺失的踟躇脚步。
斯密说过,“社会不可能存在于那些老是相互损伤和伤害的人中间,每当那种伤害开始时,一切社会纽带就被拉断,它所维系的不同成员似乎由于他们间的感情极不和谐甚至对立而变得疏远。”我们知道,人在遇到挫折后,会情绪低落,也更易冲动而做傻事,何况趴在空调架上的欲跳楼者还是一名15岁的小女。这个稚嫩的生命正悬在生死一线之间。在低落的心情正厮咬着她的精神之时,作为同类的人不但不怜悯相劝,将她从泥沼中拉出来,反而去伤害她。这股世态炎凉的冷气极易浇透她的心,折断她心中对社会心存牵挂的那一条尚显单薄的纽带。
说到底,人类的这种“催人跳楼”行为,是人类自宫式的相互损伤。而要抓住这双双催人跳楼的黑手,就须从最基本的人文教育入手。将人文教育纳入大中小学的教育大纲,尽快在国人心中构建人文理念。让国人从小养成一种关心社会、脉动同类的人文情怀,而摈弃惟成绩论英雄的功利教育思维。英国学者利文斯通曾这样形容我们所处的社会:“现代社会,是科学长鸣,社会改造‘无标准’的时代,形成了智慧与道德的混乱和精神的真空”。是的,发达的科学与逐渐高端的产品,满足了我们日益膨胀的物质欲望,而我们的敬重人类本身的精神世界却日显荒芜。
在这块杂草从生的“精神荒地”上,缺失着人类自醒式的耕耘劳作者。甚至我想,到了某一天,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牵挂纽带轰然断裂了,地球上的“人”就离消失或许便不太遥远。到那时,地球上所剩的大概就只是一具具被机器奴役的冰冷躯体,四周则是一片如死般的陈迹;到那时人们再来审视“人”自己,摸索生命的神秘与伟大,追寻“人文精神”的宝贵鳞片,我看已经是悔之晚矣!
而从密度越来越大的人对人本身的冷漠与伤害事件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人类社会肌体中的“分子”对人文本身的感知贫乏。人文教育就是要打开一条从技术和功利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的通途,以人道主义精神、博爱互助,与同居在地球上的人和谐自然地相处。只有这样才能抵御人性中的堕落与变态的思维滋生,才能让“催跳事件”尽快从人类的视线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