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拜托,别把“七夕节”弄成“祈财节”

(2007-08-18 18:35:46)
标签:

时事评论

分类: 时评时说

周明华

七夕节将临,各地又开始纷纷举办“七夕”文化节,争相把牛郎织女传说申报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牛郎织女”发源地之争也演变成了经济利益的博弈,河南南阳、西安和山东沂源要引巨资打造“中国爱情第一村”和“中国爱情文化源地”。19日,南阳市将举办首届七夕文化节。主会场在“牛郎织女故乡”的溧河乡牛郎庄,活动由爱情村奠基、牛郎织女塑像揭幕和文化演出等内容组成。届时,南阳鹊桥会要举行万人相亲大会。

 

一群“牛郎”放肆逐鹿,款款“织女”四方纷纭。看到因“牛郎织女”发源地之争而起的这场硝烟弥漫景象,用不着作太多的分析,我脑门中旋即会蹦出这样一些直观感受:真是中国之大,无抓狂不有;将本来就是神乎其神和毫无根据的神话传话,用声势浩大的官方语言、专家口水、民间互动,将其弄得有板有眼、绘声绘色,并投入巨资、煞费苦心地立一块生硬的牛郎庄石碑,命一道天河梁、织女峰、鹊桥……好似如此这般,王母娘娘的千金女真地会下嫁到他们村里了。

 

事实上,天下是永远不会掉下个“林妹妹”来的。之前一些专家更是建议将七夕节更名为东方情人节,孰不知,七夕节的传统文化内涵与情人相会未有一丝儿关联。七夕节是过去妇女们最为看重的节日。每逢七夕,妇女们焚香、沐浴、着新衣,朗朗明月下,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不仅祈求自己能如织女般心灵手巧、还祈福和祝愿家人健康、婚姻美满,这与堂而皇之地专为“情人”相会举办节日可谓大相径庭。很显然,这样的冲动源头还是为了拉“牛郎织女”作幌子,行行政炒作节日之实,将“七夕节”投机取巧地弄成“祈财节”,以便大弄眼球经济,大吃利益蛋糕。

 

记得法国密特朗说过一句颇有见地的话:“投资文化,就是投资经济。”文化能带来经济效益,这个道理我们懂。但是,如抛开自身经济发展实况和“虚化传说”的事实于不顾,3天就想吃成一个“文化巨匠”,几招就想建成一处文化旅游圣地,大凡最终是会得不偿失的。近年来,一些地方“公款造节”、大造虚幻文化、大搞“拉郎配文化”等劲头可谓是持续亢奋。什么女娲补天节、孔明出山节、桂花节、红薯节、蕃茄节早就“乱节”迷人眼,大有不“节”出过轰轰烈烈誓不罢休,不“文化”出过世界纪录决不松手,不夺回“牛郎织女”发源地誓不收兵的意味。

 

 

这些冲动的意识根源,不外乎是一些地方公共财政的监管者认为,不会掏自己口袋里的钱,犯不着闷心坎。即便地方自身债台高筑,即便明知某“补天”某“鹊桥会”是子虚乌有的东西,也一定会创造条件迎头赶上“追节文潮”。只要我在位这一届,“文化调门”吼得名声在外,到时不外乎一拍屁股走人。而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为民生得到充分改善尽一份力,向公共事业特别教育医疗投入财力,他们往往会是双肩上耸曰:财政吃紧,谁奈我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