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的灵魂与资产完全可能同时破产!

(2007-03-19 18:57:49)
分类: 时评时说

周明华

“部分高校‘破产说’言过其实,教育不会成为第二个国有企业。”教育部部长周济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发展这么多的高等教育,高校在校人数是过去的5倍,因此必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应该看高等教育固定资产增加多少,现在我们固定资产增加了5000多亿元。目前存在的高校贷款问题会认真解决。(3月19日《成都商报》)

非常遗憾,周济部长此番否认部分高校破产说的理由尚显单薄,且在逻辑上颇有些紊乱。因为,衡量中国部分高校破产与否的指标不仅仅是看他的高楼建得如何之高,圈地占得如何之宽,观光电梯建得如何之靓,阔大的校门如何之豪,扩招人数如何之多,固定资产的增速如何之猛;而是要看这些高校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何,存在资不抵债吗,大学教育系牵苍生与未来的灵魂是否常驻校园?

事实上,教育是不是会成为破产国企的后继者,现在下定义还为时尚早,但是,教育在中国被一些人弄成一台“取款机”,将清白而高尚的阳光工程异化为产业化的“短视建筑” 倒是不争的事实。不管是国企、私企,只要资产负债率抵达了破产的底线,他就一定会破产,既然教育已经弄成了已拥有5000多亿固定资产的“产业大鳄”,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份子“玩过了头”,这“份子”为何就不能破产呢?而捂着盘子去死抗,相反是有违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退一步说,即使教育不产业化,或者说我国的教育还未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教育还没有滑向商海中去竞技,只要教育理想不够光明,培养方向与社会脱节导致意识上的偏颇,教育质量下滑明显,学术造假和腐败及骗钱骗名现象日盛,也一定会使一些高校办不下去的!因为,一旦象牙塔里的教育过程脱离了社会民情,让毕业生滞留在社会上,就必然反过来对大学构成巨大的办学压力。

特别是大学的官僚化、行政化、形式化、迎检和迎评化风潮席卷,已经愈来愈使大学变成了一个行政“衙门”。我们极不情愿地看到,包括一些名牌大学在内,尤其是一些地方三流大学,地方与垂直管理官员垄断了所有的教育资源,正经做事的老师变成了学校的异类,领导的权利难受有效监督,疯狂趁乱大建、贪污挥霍私分公款等并不鲜见。据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近日披露,中国的大学外债少说也有5000亿元,有大学花千万元建星级卫生间,有高校教授骗取5000万元科研经费到最后“转让”给别人了事……

恕我直言,在一些高校财务破产之前,一些校园内部的灵魂----师德、思想、价值、传承精神早就“破产”在前了,这其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所以,当前亟待厘清的是,中国到底有多少高校存在资不抵债的问题,有多少高校已经丢失了教育的灵魂?这就需要启动高强度、高密度、透明化的审计工作,并最终向全国人民公开高校的财务状况,以示天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