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授同处级挂钩是源于科学精神的脱钩

(2006-06-08 18:52:40)
分类: 时评时说

     周明华

    “希望大家承担起培养和提携人才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重任,建设好学术梯队,为年轻人奋勇创新提供舞台,为年轻人加快成才铺路搭桥。”6日,胡锦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这番话,引发院士们反思。中科院院士苏纪兰说:“现在什么都和行政级别挂钩。如非要给教授定个处级待遇,这很荒唐。”院士杨文采也称,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而非逼着科学家们想要做官。(6月7日《中国青年报》)

       苏院士这几句话中的意旨看似理性实则很感性。因为,并非什么行业什么人物都要理顺“嫁接行政关系”或捎尖脑袋去与行政级别勾连,而是在当今社会科技工作者的科研环境里已难以摆下一张可以视行政级别如草芥的“净心书案”矣!诚如杨文采所言,青年人才创新申请不到项目,很多项目都是所长、处长通过行政方式成为负责人,青年科技者都在给他们打短工。

   人生苦短,青年人创新的鼎盛期不长,当他们的创新热情在带“处级、厅级、省级”的头衔的“长们”一次次浇灭后;当不当官不送礼,难以敲开科研项目的“潜规则”一次次折腾后;当他们目睹自己谋稻梁的大学校园里,几十个教授为竞聘一个处级领导的喧哗场面时。或许,在这些年富力强的青年科技人才的脑海中回荡的便只剩下茫然失意和无奈沮丧的悲情了。

   我们应看到,给教授挂上处级待遇,初看起来很荒谬,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人们普遍憎恨“官本们”余毒的今天,这样的挂钩甚至叫人揪心。但是,在当下,搞科研不当官的确不行。如果不和行政级别挂钩的话,不仅是仅有的科研项目难以搞掂,而且,我国科技人员所面临的物质环境就更为可怜。

   在现实生活中,行政官员的各种“特权”不仅难见减损,反而还有增长之势。比如饱受非议的“廉政金”制度和官车改革“车补”办法等,一边是口水汪洋,一边是“我补故我牛”。这种掌握着权力的人涉嫌变相给自己谋私的作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群体。这个群体的物质和精神优越感,可以形成一种“磁场文化”无情地吞噬着社会公平、创新、向上的所有动力元素。

  如果社会各行业行政官员不管身处何方,各种福利待遇上,时时都有高人一等的“官感”和优厚待遇附着其身,那么“官本位”毒草就根本无法铲除,甚至可能恣意蔓延。为此,笔者建议,首先,我们应从打破社会固有的行政级别的某些特殊性入手,还官大就意味着责任大、服务水平高的为官精神内核。

   再者,具体到科技创新领域,国家应尽快立法,保护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独立的科研环境,铲除阻碍科学精神的向上的那层落后的土壤,保障科研工作者的生活、福利等。尽快修正一下高校中那些有“门路”的工人或大专的处长、副处长挂名科研领头人的“灰色地位”,有一整套完善的监察机制遏制科学的不端行为和科学以外的“不科学”的权力交易。促成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一种长效机制。

  另外,在当前科研项目申请乱象之际,可否制定出一条过渡性措施:凡是担任处级以上行政领导职务者,只能仆下身子为科研工作者服务,不得申请科研项目(但可自费研究课题)。说不定,这一招会让那些处座们吃起不当官的“回头草”来,这也没啥,只要有真才实学,科研面前人人平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