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6年春晚总导演郎昆;2、谁说央视不让超女上,他们是以超女的方式赚钱;3、我算是一个凉粉吧!
周明华
在网友普遍指出今年春晚亮点乏呈之时,春晚总导演郎昆在回答网友问题时,却自己给晚会打了80分,称全国有八成观众满意狗年春晚。其实,非议也好,嘴中说换台也罢,看春晚的确是一种情结,丢了不忍,看了难忍。因为,大过年的,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候4个多小时,一年年不都是这么过来的?
偏偏今年春晚弄出个强卖强买的短信来,容不得老周也来唠叨几句。据2月1日《北京青年报》消息,远在重庆的黄女士称,除夕夜她家在北京看春晚,并参加了为赠台大熊猫征集乳名的活动,发短信到“2006”,可接连收到“2006”发回的收费短信6条之多,并按1元/条被扣掉了话费。一些投诉者称,朱军和周涛在主持春晚时并未提醒征名短信是收费的。
记得朱军在春晚中热情洋溢地读过收到一亿三千多万票给熊猫选乳名,且统计数字精确到最后一位数。除去热线和网上投票,如此统计数字没有水份的话,那么,短信票估计不会少于1亿吧!我想,像黄女士这样不停地接受到强买的观众应不在少数。同一天《北京晚报》也有类似报道:74岁的叶腾光就收到每次扣电话费1元的8条相同的“春晚收费短信”。
于此,我们粗略地算一笔帐,平常的短信是每条1角钱(有的地方是每条5分钱),而诸如湖南卫视为超女投票和央视跟进学会的各大娱乐频道的短信互动,一条少则1元,多则2元。抛开其他节目短信互动不说,单就熊猫起乳名来说,短信条数(包括重复8至N次的强行短信“侵入”)保守估计也有2亿条吧?这样,就算春晚、营运商、承办网站3家是三三分成,一家也分羹达7000万元之巨。
我不是说春晚和营运商们不可以面向市场,不可以借数亿双眼球聚焦于此节骨眼上去大赚一把,我是说这再一次暴露出我们娱乐市场法则中的“小”来。湖南卫视以超女之超人气,很很地掏了少男少女甚至老男老女的钱袋一下,但按键发短信者是知道要掏钱的;你堂堂春晚,将一角一条的短信拔高至一元一条,咋就顾不上一句消费告之承诺呢?
毋须讳言,春晚和营运商之不明确告诉亿万公众的短信收费行为,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其行为构成了对消费者的侵权。公众有理由期待有关人员出来告诉其中的不诚信代价和圈钱真相,公民也有权要求有关部门足额、及时地承担赔偿责任。
春晚这次短信强卖强买行为,恰是对当今公共娱乐产品的堕落倾向的一次曝光。责任,引导,诚信,公平,公开,应是大众传媒的最启码要求。湖南卫视借超女的噱头,掏众人腰包,这看起来皆大欢喜,实则是圈钱有理;春晚借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将其作为赚钱的道具,嫁接公民的团圆情愫,暗地里却是大把钞票回笼。
是到了该厘清这些大众娱乐中暗藏的非法牟取暴利的所有猫腻的时候了。无他,因为公民的感情是再也经不起这些圈钱者的一次次折腾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