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
近期关于小排量汽车受限的话题引起社会的广泛争论,新华社1月5日传来一条令人欣慰的消息,“限小”政策在新一年到来时将走向终结。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4日发文宣布,各地必须在2006年3月底前取消对小排量汽车在行驶线路方面的限制,这意味着不久后微车将驶上城市快速路。
笔者注意到,此消息一出,各大传媒纷纷在显著位置或黄金时段予以报播。有媒体还兴致盎然地用了《三月后,小奥拓小QQ大摇大摆逛长安街》。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还不宜太乐观。5日《东方早报》的消息上说,北京发改委于此表示,1.0升以下排量微车仍难跑上长安街兜风。
北京站出来发话,你六部委规定没错,但北京不同于其他城市,有特殊性,“解限”得量实际而动,不能上长安街的微车依然不能上。笔者敢断言,全国众多有“限小”政策的城市,也能轻易拿出更多“特殊性”理由来的。
一段时间以来,说各地“限小禁微”政策乱象,我看一点不为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70多个城市出台过或明或暗的“限小”措施,有的地方甚至要求新换的出租车排量必须在2.0以上。包括国家发改委在内,都曾对各地“限小”政策进行过批评。
但是,各地对小排量车的歧视性政策仍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中铺展开来,且有发展为“生米煮成熟饭”之势,让国务院及各部委的“喊停声”在声势浩大的“限小歪风”面前潸然却步。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发改委新年伊始,以一纸《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来给小排量汽车“正名”,虽然让人欣慰,但仍可能落入“空头支票”的怪圈中。
我们知道,大排量豪车对城市和能源的负面影响,早就成为大家的共识,关于“限小”,大多数人是不同意的,中央一直不赞同,可就是没路径去否定。拿现在一些大都市来说,在无风的日子里,马路上几乎无法正常呼吸。惟一可以嗅到的是马路上各式大排量车屁股狂吐出的浓浓尾气。
其实,在城区车速区别原本不大的境况下,油价在飙升,能源在减少,城市停车和管理费在看涨,为何有那么多人就一定要驱着“大排牛”走街串巷呢?要我说,这群“大排牛”中,除少数有“兜风显阔”爱好的富贾外,最为常见的还是奢华的公车。烧自家的油,停自己车,排出一文钱心痛;耗国家的“血液”,公车私用,要多少掏多少,反正一并报销。
实际上,公车超规配备和公车私用,这已成为当前“解限”向纵深推进的障碍。从“解限令”中,我们只能读到鼓励公众购买微车,却读不到鼓励政府购买小排量车的语言提及。而公车“小排量化”的好处是显见的,不但可以扭转当今百姓于公车乱象的不满现状,并可降低行政成本,树立清廉、高效的新型政府形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要“解限”就得先治当前的公车困局开始,使“限小”政策无土可生,无光可吸,且动作宜早不宜迟。笔者不妨大胆建言,有关方面应尽早制定出 “一刀切”的法律规定:“官员上下班一律乘公交”,“超规配车和违法乱用车者,一次丢官”等。
如此,先把那一群公车私用和乱配的大排量公车从街上拽回来,剩下的在大街上继续摆阔的豪车就自然会减少。再配上这“解限”硬杠杠,堵住各地发出的所谓“特殊性”的嘴,我看,不顾百姓的承受力,不顾能源的浪费,不顾污染的现象便会得到遏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