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篇•对于股市整体性的认识(2)
谷为陵
上回谈到股市整体性的一个表现,就是主客观的统一性,但得到这个认识只是第一步,因为股市是一个实战场所,不是一个在象牙塔空谈理论的场所,股市里的理论都是用来实战的,若仅仅止步于股市的整体性是主客观统一性这样的理解,对于实战有何指导作用呢?由此,我们还必须继续往前走,以更进一步认识股市的整体性。
在我们了解了股市的主客观统一性后,我们应该继续设问:股市的客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而股市的主观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它们让我费了很长时间来寻找答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将股票进行了分解,将任何一只股票都设想为两个阶段:未上市阶段与已上市阶段。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股票在未上市时的股价,与其上市后的股价表现会有何不同。按照常理,每一家企业在特定时期内都只有一个确定的内在价值,相应的,该企业在特定时期内也只有一个确定的公允价格,不应该出现两个不同的价格。但是,我们看到,绝大多数股票在上市前的公允价格,比如说PE价格,要大大低于其上市后的开盘价格,或者说,绝大多数股票股价在上市后的开盘价格都比未上市前的公允价格出现了明显的溢价。为什么同样的一家企业,在短期内其基本面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但仅仅因为上市与否,其公允价格就出现了这么大的差异呢?
上市能够带来高溢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对于这个问题,只有两种回答:第一是企业在上市后,其内在价值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明显的增值,使得股价出现了同步上涨;第二是企业在上市后,其内在价值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其估值却出现了明显提升,导致其股价出现了显著上涨。我们承认,有些股票在上市后,其企业知名度得到了提升,提升了无形资产的价值,继而使得内在价值得到增值,但这个增值率是有限度的,不足以使得股价能够较上市前上涨几倍甚至更多,所以,用股票在上市后其内在价值显著提升是解释不了其股价的高溢价现象的,于是,对于股票上市后较上市前股价出现的高溢价现象,就只有用高估值来解释了。事实上,几乎所有股票在上市后,都会出现高溢价与高估值。我以前说过,假设股市明天就永远关张,现在的所有股票都按照公允价值进行清算,我估计绝大多数股票即使按照现价打个半折也不见得会卖得出去。
可见,股票市场具有两个特性:一是内在价值发现功能,能够反映股票的内在价值,因为绝大多数股票在绝大多数时期都高于其内在价值,而不是相反,这就证明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二是内在价值高估功能,因为在上面已经提到,绝大多数股票在绝大多数时期都高于其内在价值。任何股市都是如此,假若某些股市不是如此,股票一上市,股价就立即跌破内在价值,且永远也不能回归到内在价值之上,那么,也就没有什么企业愿意上市了,这个股市最终就必然关张。
股市为什么具有对于股票具有高估值的特性,或者准确地说,对于股票的内在价值具有高估的特性呢?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其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股市具有天然的投机性。正是由于股市具有投机性,才给几乎所有股票注入了未上市企业原本不具备的投机价值,这个投机价值造成了股价的上涨。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我为什么会提出整体价值论。其实,股市整体性的核心,就是其整体价值。
至此,我们已经得到了股市主客观统一性的进一步表述方式——股市的客观性体现为对于内在价值的正确定位,而股市的主观性则体现为对于内在价值的错误定位,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高估,极少数情况下是低估。能够在股价处于内在价值附近买入持有的投资方法,就是基于客观的投资方法,属于科学范畴;而能够在股价低于内在价值买入,高于内在价值卖出,或者,在较低的投机价值区间买入,在较高的投机价值区间卖出的投资方法,就是基于主观的投资方法,属于艺术范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