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343篇•只有长期资金才适合抄底

(2013-05-30 22:25:26)
标签:

投资理念

实战技法、

股票

股票投资

分类: 投资理念

第343篇•只有长期资金才适合抄底

谷为陵

 

    昨天我谈了价值回归型强势股的一些特点,并举了几个案例。应该说,在通常的情况下,一个投资高手对于判断某只股票是否跌进了内在价值区间并不特别困难,因为股票的内在价值还是能够大致估算出来的。我以前谈到过内在价值的计算方法,若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就可以对于某些股票进行合理的估值。所以,在通常的情况下,或者说90%甚至是99%的情况下,彼得•林奇所言的“购买股票的最佳阶段是在股市崩溃或股价出现暴跌时”是正确的,你在一只“好股票”暴跌的时候抄底往往能够赚大钱。

    但是,股市并不是按照正态分布的规律运行的,它会偶尔出现黑天鹅,出现意想不到的极小概率事件,在这个时候,通常使用的法则就失灵了,按照通常做法操作往往会遭到灭顶之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作对10次不抵做错1次”。怎样回避极端事件引发的投资风险,是一个投资高手,特别是大型资金管理人应该始终高度重视的问题,但要做到这一点,却并非易事,不仅普通投资者是如此,即使是那些投资大师们,有时候也很难做到。

   我上文讲了米勒的案例,其实,彼得•林奇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但他不是在抄底时遇到黑天鹅,而是在满仓时遭遇了黑天鹅。大家都知道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的崩盘,那天道琼斯指数暴跌22%!按照彼得•林奇的说法,那天应该是一个绝佳的抄底的机会,那天彼得•林奇抄底了吗?没有!他不仅没有抄底,反而在低位狂卖股票,总计卖出了其基金总量约20%的股票,市值应该在十几亿美元吧。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此之前,彼得•林奇的富达基金几乎是满仓的,只预留了不到10%的现金。彼得•林奇的富达基金是一只开放式公募基金,在通常的情况下,预留10%的现金足可以满足日常的赎回需求。但那天不是通常的情况,而是出现了极小概率的黑天鹅事件——股市崩盘。在股市崩盘的时候,基民们非常恐慌,纷纷要求赎回,但富达基金没有这么多的现金满足赎回的需求,没有办法,只得卖出股票以兑出现金。更要命的是,彼得•林奇那天还不在美国,而是在欧洲,干嘛呢,在打高尔夫球,因为他当时正在欧洲考察项目。结果,当他手机响起来的时候,他在高尔夫球场上连股票行情都看不见,为了尽快兑出现金,他只能给美国的交易员下令,只要能够卖出就行,不要问价格。你想呀,在股市暴跌22%崩盘之时,你要找买盘都不容易,还想卖出好价格?最终,彼得•林奇几乎是在地板价上平出了20%的仓位,损失惨重。

    应该说这一役,对于彼得•林奇的打击是很大的。在此之前的十几年里,彼得•林奇的掌管基金之路还是顺风顺水的,因为美国股市一直处于慢牛状态,从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熊市,这就给了他很大胆量,以为只要抓住好股票就可以重仓买入持有,而不要管股市的走势如何,这就是所谓的“价值穿越牛熊”的投资观。但1987年10月的股市崩盘,让他终于见识到了股市可怕的另一面。他在此之前没有看到或者听到任何股市即将崩盘的征兆,心理上没有任何准备,或者说,对于这次股市崩盘,他就是一个十足的盲者,这对于他的自信心是极大的打击,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是被投资界公认的明星基金经理,是一个连巴菲特都很欣赏的投资大师了,自以为能够玩弄股市于股掌之中了,但现在,他发现自己错了,且错得十分离谱。他最终向股市投降了——不久之后就辞职回家了。当然,他说的理由是想多陪陪家人,但我认为,是他害怕再遭遇一次股市的毁灭性打击,将其一世英名损毁,所以,他采取了还算高明的回避之策。

    其实,根据我的分析,彼得•林奇在1987年10月之所以遭受到重大打击,除了他对于股市走势的误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掌管的资金的性质是有缺陷的。富达基金是一只开放式公募基金,这是什么性质的基金呢?首先,它是一种短期的资金,因为它每天都可赎回。其次,它是一种不能承受风险的资金,因为一旦出现亏损,基民们就要赎回。仅此两点,就决定了该基金是不可能承受股市暴跌的压力的,这就意味着,该基金只能永远处于赚钱的状态,保持良性循环,而一旦开始亏损,基民们就会赎回,基金规模就会迅速缩减,进入恶性循环。假若富达基金是一只长期封闭式基金,彼得•林奇在股市崩盘那天就没有必要卖出,只要将股票再拿一年的时间,美国股市就又创出了历史新高,不就又赚钱了吗?

    与彼得•林奇形成鲜明对照的就是巴菲特,同样是在1987年10月股市崩盘时,当彼得•林奇的富达基金在低位割肉的时候,巴菲特却正在大举买进可口可乐。类似一幕在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再次重演,当米勒的Legg Mason基金因抄底那些昔日蓝筹股遭到毁灭打击而惨遭清盘的时候,巴菲特却斥资50亿美元买入高盛的优先股而最终获利34亿美元!多么精彩的一幕,三位重量级的投资大师同场竞技,但最后的赢家总是巴菲特。这是为什么?除了巴菲特的睿智之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巴菲特有长期资金,他不怕套,且套牢后,也没有人会赎回他的资金。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三点:第一,在通常的情况下,彼得•林奇所言的“购买股票的最佳阶段是在股市崩溃或股价出现暴跌时”是正确的,你在一只“好股票”暴跌的时候抄底往往能够赚大钱。第二,在抄底时买入的股票,是跌破内在价值的股票,抄底是投资,而不是投机。所以,在抄底时,就要做挨套准备,甚至是长期挨套准备,但心理明白,被套一定是暂时的,市场总会自我纠错的,最终肯定能赚大钱。第三,能够抄底的资金应该是长期资金,能够经受得住长期的套牢,至少应该能够承受被套2年时间,若以短期资金,且以短期投机的心态抄底,那么,本来能够赚钱的买卖也往往会变成赔钱的买卖。

    当然,做长期套牢的心理准备,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抄底都必须经过一个长期套牢的过程,我所讲的是战略层面的问题。但遵守这些原则只会有好处,假若你不具备长期资金,也没有对于股票估值的能力,那么,抄底就是盲目的,也是有十足风险的。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采取顺势交易的方法,赢面会提高很多。

    我这两天会接着讲应用整体价值论选股的问题,在讲到价值重估的时候,会详细阐述网友们关心的投机价值及其应用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