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篇•关于确定性买点的问题
——“谷氏主升浪战法”系列之二
谷为陵
从这两天开始,我就要系统性地阐述我的主升浪战法。由于投资界早就有主升浪战法的称谓,为了将我的主升浪战法与其它类似的称谓区分开,我就有必要为我的主升浪战法做一个个性标记,为此,根据我的主升浪战法的特点,我将我的主升浪战法称为“谷氏强势股主升浪顺势战法”,简称为“谷氏主升浪战法”。其中,“谷氏”与“股市”谐音,也能代表我的名字;“顺势”是本战法最核心的内容,能够充分体现本战法的特点,以后我会详细阐述。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现在开始讲课。昨天,我谈了主升浪战法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实现确定性地盈利,这是一个根本的原则。这个原则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就那么几个字,但真要明白其中的要义,却是要花一番功夫仔细揣摩的。我可以斗胆地说,要是我不在博客中毫无保留讲清楚这个问题,我相信会有很多人一辈子也意识不到确定性盈利的真正含义。
什么是确定性盈利?就是在买入股票后,能够立即实现盈利,而不是要等很久的时间才实现盈利。为了保证确定性盈利,就必须选择一个确定性买点,在这个确定性买点买入后,股价能够立即上涨,或者说,是“买入即涨”。这个“立即”是多长呢?是指分时级别、日线级别还是趋势级别呢?那要看你买入量、平均成本与建仓周期,不同的买入量、平均成本与建仓周期,“立即”的概念是不同的。
比如,对于单点单笔买入来说,你若只在某一个价位(买点)买入一笔,那么,确定性盈利就要求你在该买点买入该笔后,股价就要立即上涨,而不能是下跌,若股价下跌了,你就被套住了,就没有实现确定性盈利。那有人会说,我是被套住了,可是过一会儿股价又涨起来了,我又解套了,那我之前的买点难道不正确吗?我要说的是,即使你后来解套了,但之前你确实是被套了,这就证明你之前的那个买点是错误的,你为什么当初不等股价跌下来再买,或者当股价后来再次上涨之时再买呢,为什么非要选择买入就被套这样的坏买点呢?所以,从确定性盈利的要求来看,对于单点单笔的买点的要求,就是在买入后,股价在分时图上再也不能跌破这个买点,若股价跌破了这个买点,就说明这个买点不是确定性的买点,是一个错误的买点。所有的即日操盘手,其确定性买点的都是买入即涨的买点,若买入后价格不涨,一般会立即止损。
如果不是单点单笔买入,而是在一个连续的价格区间多次买入,那么,确定性的买点该怎样确定呢?很简单,那就看建仓的平均价格,将整个平均价格视为一个单一的价格,还是可以回归为单点单笔买入的情况。比如,你在某只股票4.8元、4.9元、5元、5.1元与5.2元各买入1万股,总计买入5万股,平均买入价格为5元,那么,你这5万股就可以看成是在5元一次性买进的,买点就是5元。只要在你买完后,股价当天一直在5元之上运行,那么,从分时级别来看,你选择的5元的买点就是一个确定性的买点。假若不是这样的情况,在你买完后,股价随后就跌破了5元,甚至直至收盘都没有再回到5元之上,你当天被套住了,那么,从分时级别来看,你选择的5元的买点就不是一个确定性的买点。
所以,要实现确定性盈利,首先就要选择确定性的买点,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没有确定性的买点,就不能保证确定性盈利。以上谈的是分时级别的确定性买点问题,对于日线级别与趋势级别的确定性买点,也按照同样的逻辑处理,即,当你最终完成建仓后,若股价能够运行在你所有仓位的平均价格之上,使你有机会以高于买点的价格卖出获利,那么,你的平均买入价格就是一个确定性的买点,若买入后就被套牢,那么,你选择的买点就是非确定性买点,说明你当初是选错了。
对于右侧交易来说,确定性买点很好理解,因为当股价处于上涨趋势的时候,买入即涨是容易实现的。那么,左侧交易有确定性买点吗?我认为,单独的左侧确定性买点是不存在的,因为左侧交易是在股价处于下跌趋势时买入,且是越跌越买,这个越跌越买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买入不断被套的过程,既然买入后就被套住了,那还谈什么确定性买点呢?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有人,特别是价值投资者会选择在股价下跌的时候买进,他们难道不怕套吗?这真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就要分析一下那些抄底者的是什么样的心理。那些抄底者也许是认为股价跌到了价值区域,已经达到了他们的心理价位,他们真的是有点不怕套。但我认为,即使真的不怕套,即使股价日后真的上涨了,那也难证明当初的抄底就是明智的。
我举一个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我就以巴菲特买进华盛顿邮报为例。华盛顿邮报是一只让巴菲特赚了128倍的大牛股,巴菲特买入该股算得上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成功案例,但当初巴菲特是怎么买的呢?
如果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对待巴菲特的股票交易,巴菲特则无论怎么也算不上高超,因为依照一般的投资逻辑,股票或者是采用加码买入法——在买入后若股价上涨,可以继续加仓;或者是采取买入止损法——若买入后股价下跌,则应该暂停买入或者止损。而巴菲特的股票交易完全违背“常理”,非但不止损,反而是越跌越买,越套越深。他是从1973年2月开始买进华盛顿邮报的,他在27美元的价位买入18600股。不料到了5月,该股股价持续下跌,跌到23美元,他又买入4万股。到了9月,该股价格已跌到21美元以下,他在20.75美元的价位再次买入44.3万股,成为华盛顿邮报公司大众股的最大股东,其平均建仓成本在21.2美元。但是该股价格仍是跌势未尽,到1974年末,该股股价跌到了18美元,巴菲特的投资总额由本来的1062万美元缩水为800万美元,巴菲特被套25%,一直到1976年底的两年时光里,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价格从未高于巴菲特买入的平均价格,也就是说,巴菲特被整整套住了两年之久。
我们该怎样评价巴菲特的这个经典案例呢?首先,我们还是应该佩服巴菲特的长期眼光,他之所以看好华盛顿邮报,是他对该企业有深入的分析,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与华盛顿邮报的女掌门人凯瑟琳是至交,巴菲特对她以及她的报纸非常了解,这在巴菲特的传记《滚雪球》中披露得很详细;其次,我认为巴菲特在买点的选择上还是不够精确,且不说越买越跌,已经不是好事,更要命的是,在完成建仓后,还被深深套住两年之久。若不是巴菲特因为拥有长期资金而买了华盛顿邮报,而是其他基金经理像巴菲特这样买入,那么,我相信,可能还等不到华盛顿邮报解套,基民们就会赎回基金,或者该基金经理会被炒鱿鱼,华盛顿邮报的暴利奇迹也将不复存在。
所以,我认为,像巴菲特那样的绝对的左侧交易者,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学的,因为巴菲特有长期资金,不怕套,其他人有吗?左侧交易的短期确定性是很低的,甚至完全没有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左侧交易就随时会冒被套牢的风险,如果没有能够抵挡得住长期套牢的长期资金,那么,越跌越买,越买越跌,就形同于自杀。
既然如此,左侧交易者为什么还要抄底呢?我认为,他们是怕踏空,怕股价会随时反转向上。从这点来看,左侧交易者是在进行赌博,赌股价能够立即改变趋势——从下跌趋势变为上涨趋势。但在股价没有改变趋势之前,当股价还在持续下跌的时候,这样的赌博行为应该是没有什么确定性的。有人也许会说,股市本来就难言确定性,在股价下跌时候,谁也没有办法预测股价何时会反转向上,为了以防万一,为了不踏空,采取越跌越买也无可厚非呀。这样的想法当然可以,但是,若从操作的确定性来看,为什么不采取左侧与右侧相结合的方式呢?即,为了怕踏空,先在左侧抄底买一些,若股价继续下跌则停止买入,将损失控制住,假若这真的是一只好股票,股价日后真的再次开始大涨了,则在股价上涨后的右侧补一些仓不更好吗?还是以巴菲特的华盛顿邮报为例,若巴菲特在21美元不是满仓买进1062万美元,而是先买半仓500万美元,买完后股价下跌到18美元,则持股不动,一直等到该股股价再次上涨到21美元之后再加仓500万美元。这样的操作,其持仓量与平均持仓价格与巴菲特的越跌越买是完全一样的,但有一点不一样,那就是后来买进的500万美元,没有承担任何价格下跌的风险,且没有耽误两年的套牢时间,我认为更加科学。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我总结一下。“谷氏主升浪战法”的出发点,就是为了遵循股票投资的最高原则——确定性盈利,为了实现确定性盈利,就要选择确定性买点,这个确定性买点就是买入即涨的买点,或者说,在买入后,就绝不能被套的买点。这是“谷氏主升浪战法”的合理逻辑:
确定性盈利→确定性买点
那么,怎样确定这个确定性买点呢?这就要先知道股价是如何波动的,在什么情况下,你买入后股价就会涨,或者说,是从大概率上会上涨,甚至是大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