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篇•沪指进入“一时代”的投资思维
谷为陵
这两天,上证指数终于击穿2000点,出现了加速下跌之态。我在前面说过,沪指若能够在2000点之上站稳4个月时间,那么,出现一波中级反弹的概率应该很大。而假若在筑底4个月后,再向下破位,那么,杀伤力就很大,会一气跌到1800点附近。但现在沪指选择的是一条中间道路,仅仅在振荡2个月后,就选择向下突破,这说明股市走得比预计的还要弱。那么,股市的下跌空间有多大呢?
对于上证指数来说,假若超级大盘股们都像这两天一样拒绝下跌,其它股票下跌也难以带动沪指深跌。另外,这次上证指数在2000点附近毕竟只震荡了两个月的时间,不算太长,即使跌破底部后,其惯性下跌动力并不很强,2000点也不见得就会成为铁顶。
但是,创业板就很不乐观了。创业板指数自今年1月下旬开始就在610点至800点振荡筑底,筑底时间长达10个月,但这两天指数跌破了612点的历史最低点,创出了新低。虽然从跌幅看,还不能断言这次是有效击穿,但从指数跌破10个月的“铁底”来看,这次一旦有效击穿“铁底”,其下跌惯性很强,按照对称性原则,创业板的下一个目标位是跌到450~500点区间。毫无疑问,仅从指数形态来看,创业板指数一定是近期的领跌市场。创业板为什么会成为领跌的市场呢?这有三个原因:
一是创业板的估值最高,在熊市末期,跌时重质,而质的硬邦邦的指标就是绝对股价和市盈率。创业板的绝对股价最高,平均市盈率最高,挤泡沫的要求也最强烈。
二是创业板的解禁压力最大。创业板的首批上市公司是2009年10月底上市的,至今整整三年,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创业板就逐渐进入了大非全面解禁的全流通时代。主板市场虽然也进入了全流通时代,但由于占主板市场总市值60%以上的那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东基本上不会卖出,主板的大非的实质性的卖压并不高,但创业板就不同了,全是民企,套现的欲望极强。
三是创业板的扩容压力最大。现在创业板有355只股票,前一阵子传言管理层计划在几年内将创业板搞到2000家的规模。目前排队上市的780家公司中,计划上创业板的应该占了一多半。历史屡次证明,压垮熊市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扩容。扩容对于股市的影响,是基于这样的一个估值不断降低的链条:
大扩容→高价发行→降低发行价→降低股市估值
→拉低老股价格→股市不断下跌
因扩容导致的股市下跌,只有在扩容暂时停止一段时间后,股市才会止跌。1994年8月初的“三大救市”政策,第一条就是暂停新股上市;2005年7月股市能够启动牛市,就是因为开始了股权分置改革,彻底消除了投资者对于国有股市价减持的恐惧。现在,创业板的扩容还在继续,所以,投资者预期悲观,股市将继续下跌。
我在前面《第288篇•股市跌得惨估值并不低》说到了股市估值还不低的问题,但我并没有指出其中的原因。我认为,股市跌到这个份上估值还这么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发行价格太高。高价发行后,上市后被炒得更高,即使业绩有增长,也难以支撑这么高的估值,更别说那些业绩下降的公司,即使股票跌得一塌糊涂,估值还是降不下来。比如,海普瑞的发行价高达148元,发行市盈率100倍,你说这不是疯了是什么?最终这只股票给投资者留下了什么呢?这只股票上市后最高炒到了188元(后复权,下同),现在是38元,较发行价跌了110元。该股跌到这个份上,市盈率还有22倍,但这还算是不错的。再如,汉王科技的发行价是41.9元,最高炒到175元(后复权,下同),现在股价是16元,由于该股亏损,无法计算市盈率。可怕的是,这不是个案,而是普遍现象。
如果我们反过来想,假若当时这些股票的发行价不是40~50元、上百元的高价,不是上百倍的市盈率,而是4~5元的低价,10倍的市盈率,那会是什么情况?我想,海普瑞和汉王科技绝对不会炒到170~180元那样的高位,它们股价下跌对于市场的伤害就不会那样大。香港股市就是这样的,在A股十几元高价发行的股票,在香港的发行价只有3~4元。当然,现在高价发行会引发民怨,于是,管理层又开始恢复低价发行,但这给市场又造成了二次伤害,因为现在再转头低价发行,就必然会降低那些已经高价发行的股票的估值,最终会将整个市场的估值降低。
所以,事实非常清楚,中小板和创业板的高估值,主要是因为高价发行而导致的输入性高估值,这可以说是那些投行们为了一己之利而对市场的犯罪行为。张化桥的新书《避开股市的地雷》对于投行们的丑恶行径有深刻的描述,郎咸平在去年也对券商、投行、保荐人等伤害中小投资者的行为进行过揭露。
从长远来看,创业板的暴跌也许并非坏事。股市任何一次大熊市,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在经过大熊市的洗礼后,真正有价值的公司才会闪光。我前不久见到了原汇添富基金的总裁桂水发先生,与他聊了一下。桂先生管理的汇添富基金的规模达到了一千亿,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基金了。由于基金规模巨大,就决定了基金的操作风格是稳健型的,所选股票是价值型与成长性型的。对于成长股,桂先生认为主要的机会在创业板里,创业板未来会出现很多成长股,但他认为这样的成长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解决了全流通问题,或者说大小非不再抛售股票,控股股东是一心一意谋发展,而非想方设法卖股票套现;二是股票所属行业处于高增长,而该公司又能够成为其中的龙头企业。
我认为桂先生说得很有道理。我回想起了自2008年底至2010年底,在这两年冒出的30多只涨幅超过10倍的大牛股。其中,就有不少是属于高增长行业的细分龙头企业。比如,三安光电,是当时高增长的LED行业的龙头企业;莱宝高科,是高增长的手机触摸屏行业的龙头企业。这两只股票,都是从5元多启动主升浪的,仅仅两年的时间都上涨了十几倍。
如果创业板持续下跌,能够出现很多的低价股,那么,在这些低价股中,应该能够找出不少未来的大牛股。我认为,这次创业板的大熊市后,也许就会面临绝佳的投资机会,这个机会应该不亚于自2008年底至2010年底中小板出现的那一轮大机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