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222篇•如何建立可靠的操作系统(2)

(2012-08-12 00:28:11)
标签:

投资理念

股票

实战技法

股票投资

分类: 投资理念

第222篇•如何建立可靠的操作系统(2)

谷为陵

 

    网友“觉梦双清”在我的博文《第220篇•现在股市炒作的四条主线》后面作了长篇留言,其中心问题是问我,到底有没有“实现持续稳定盈利”的短线交易系统?怎样建立这样可靠的短线交易系统?

    该网友在留言中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他是一个新股民,入市只有三年,但立志要做一个职业投资人,更准确地说,是要做一个成功的短线交易者。该网友在入市第一年的2010年曾经获利60%,而这两年又连续亏损,估计是将第一年的收益全亏掉了,现在又陷入了迷茫之中。他迷茫的是,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是否存在“既具备胜算优势又简单易用的短线操作模式”?

    对于建立可靠的短线交易系统的问题,该网友还是很有想法的,他是这样设想的:一是找到一种胜率达60%的K线形态,二是在符合选股条件和特定K线形态的目标股出现时,于当日收盘前买入;三是设定止盈止损点,每笔交易的止损点为自买入价下跌3%~4%,止盈点为自买入价上涨9%~12%。该网友认为:“常年坚持只按照这套唯一的规则交易,我个人觉得理论上,这是一个可以实现长期持续稳定盈利的交易系统”。

    应该说,别看该网友是个新股民,但却是很会动脑筋的。关于建立长期持续稳定盈利的交易系统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并不好回答。为了将这个问题说清楚,我觉得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要先分析该网友设想的以上交易系统是否合理,二是要分析一下是否真正存在可靠的短线交易系统。

    我先分析一下该网友设想的以上交易系统是否合理。该网友设想的交易系统的核心基础,就是找到“一种胜率达60%的K线形态”。所谓“胜率达60%的K线形态”,是指一种趋势向上或者即将向上的K线形态,一旦出现这类K线形态,股价有60%以上的可能性继续上涨或者即将上涨,从本质上看,这类K线形态应该属于典型的攻击形态。至少从理论上看,通过跟踪这类K线形态应该可以形成一种稳定盈利的操作模式,即,一旦发现股价出现了这类K线形态时,若及时买进,那么,理论上就有60%以上的可能性赚到钱(要有止盈止损操作配合)。其实,长久以来,就有很多人在寻找这类K线形态,他们想通过发现这类K线形态,而达到短线交易的一剑封喉的至高境界。 

    该网友承认,他目前还没有找到这样的K线形态,而且至今他也没有发现什么人找到了这样的K线形态。那么,到底存在不存在“一种胜率达60%的K线形态”呢?假若存在,该任何找到它们呢?假若不存在,则该网友以上设想的短线操作系统就都不成立了。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也研究很长时间了。我之所以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是因为这个问题对于短线选股和操作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我曾经说过,我的操作系统是建立在基本面、市场面和技术面这“三面”之上的。其中,技术面最重要的就是K线形态问题。对于是否存在“一种胜率达60%的K线形态”,我的研究结论是:这类K线形态,从某些特定的短中期来看确实是存在的,但若从长期来看则又不存在!

    所谓短中期存在,主要是指在股市处于强势市场,特别是处于大牛市主升浪时,具有向上攻击力的K线形态往往具有极强的上涨惯性,股价继续上涨的概率极高。比如,短期平台向上放量突破的形态,股价突破成功率可能高达80%。这就是为什么在大牛市时,短线交易者仅仅根据K线形态选股,并采用追涨方式操作就能够赚大钱的原因。

    所谓长期不存在,是指因股市从长期来看是以牛熊交替方式运行的,在牛市时,向上攻击的K线形态具有极高上涨概率,但在弱势市场,特别是大熊市时,向上攻击的K线形态就不再具有很强的上涨惯性,假突破很多,形态的失真率非常高。比如,在弱势市场,短期平台向上突破的形态,突破成功率可能只有20%~30%。这就是为什么在弱势市场,短线交易者根据K线形态追涨,往往会连续失败的原因。所以,若从长期来看,同样的K线形态,在牛市时有效,在熊市时无效,两者互为抵消,则形态的可靠性就大打折扣了。这就是我为什么说,从长期来看这类K线形态又不存在的原因。

    可见,是否存在这类K线形态,是与考察期长短密切相关的。这是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结论,在此之前,还没有人提出过类似的观点。在此之前,要么是那些纯技术分析的信徒,会给出极多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高可靠性的K线形态”,但投资者长期使用后就会发现上当;要么是那些价值投资大师们,往往根本否定“高可靠性的K线形态”的存在,使得那些想依靠K线形态选股和操作的投资者彻底绝望。

    我记得马尔基尔在其畅销书《漫步华尔街》中,在否定技术分析的作用时,特别列举了“读图模式”中关于K线形态的验证问题。他举了这样的例子,有人用计算机将在纽交所上市的“548只股票5年来的价格走势”,依据32种最流行的技术图形,包括头肩底、三重底、楔形、菱形等进行检验,一旦股价上穿颈线位,就发出买入指令,最后观察买入的效果。其最终的结论是,这样的“看图操作”,其投资收益并没有超过同期“买入——持有”策略所获得收益。也就是说,通过寻找胜率高的K线形态,其效果并不明显。

    另外,索罗斯曾经的操盘手,美国投机大师维克多·尼德霍夫在他的两本专著《投机客养成教育》和《华尔街赌局》里,对于K线形态和技术指标的验证则更为彻底。他的团队利用计算机,考察了美国股市里上千只各种类型的股票,将考察期放到了20~30年之久,对所有典型K线形态和技术指标都进行了严格的验证。他的结论非常明确:没有发现任何一个“高可靠性的K线形态”,而除了摇摆指标之外,也没有发现任何一个高可靠性的技术指标。所谓摇摆指标,就是当股价跌低了,则会出现反弹;而股价涨多了,就会出现回调,就像老式钟摆一样摇摆。当然,反弹或者回调并非意味着回到原位。尼德霍夫发现从长期看,摇摆指标的可靠性还比较高,这在高杠杆的期货或者股票交易中用处很大,也是他经常利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应该说,马尔基尔和维克多·尼德霍夫都算得上是投资界里的具有国际影响力权威人物,对于他们的研究应该值得重视。但是,他们的对于“高可靠性的K线形态”不存在的结论,与我长久以来的观察事实明显不符。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我认为有三点原因:

    第一,选取考察时间长短不同会造成不同的结果。考察时间越短,特别是能够将考察时间落到大牛市主升浪中,则“高可靠性的K线形态”有效性越高;若考察时间越长,则“高可靠性的K线形态”就会被熊市时的无效性抵消,致使总有效性降低。马尔基尔和维克多·尼德霍夫考察的时间都较长,这样“高可靠性的K线形态”就有可能失效,最终使他们得出不存在“高可靠性的K线形态”的片面结论。

    第二,样本选取方式也会决定最终的结果。美国股市与沪深股市的市场特点不同,美国股市是一个极为成熟的市场,很难见到齐涨齐跌的局面,即使是在大牛市主升浪中,也还有很多股票不涨甚至下跌,在这样的情况下,若选股样本很多,就一定会将“好股票”与“坏股票”同时选中——“好股票”会出现“高可靠性的K线形态”,而“坏股票”则难以出现“高可靠性的K线形态”,这样又会出现“可靠性”相互抵消的情况。

    若在美国股市只考察“好股票”,会是什么结果呢?恰好《笑傲股市》作者威廉·欧奈尔做了这样的工作。威廉·欧奈尔考察了美国股市自上世纪8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那些曾经上涨了上百倍甚至数百倍的数百只大牛股,他发现了这些大牛股在股价启动巨大的主升浪时,都出现一个相似度极高的价格形态——“杯柄”形态。所谓“杯柄”形态,就是股价在起先上涨一波后,往往会出现一波回调,其后又出现一波上涨,这个“回调——上涨”的价格走势就画出了一个类似杯子的圆弧形态。在股价涨到杯子边缘之后,往往会暂时横盘一段时间,而走出一个直线的“杯柄”形态,这就是一个最重要的价格形态!一旦股价开始脱离这个“杯柄”,向上突破,那么,这只股票就极有可能是启动了一轮巨大的主升浪。所以,跟踪观察“杯子”与“杯柄”形态,就可以发现大牛股。威廉·欧奈尔利用他开发的CAN SLIM操作系统,以及这个高可靠性的“杯柄”形态,不仅完美地验证了历史上大多数大牛股具有这样的形态特征,而且,他的弟子还利用他的这套操作系统,在2002年至2004年期间的两次全美年度股票实盘操作大赛上,均获得了12倍以上的惊人收益!可见,在验证“高可靠性的K线形态”时,样本的选取方式也很关键。

    第三,由于我考察的主要是沪深股市的情况,得出的结果可能会与美国股市的结论有所不同。沪深股市是一个还不成熟的市场,至少从以往的大牛市和大熊市来看,沪深股市呈现的是齐涨共跌的局面。在大牛市主升浪时,由于绝大多数股票都会上涨,若在这个时间段进行考察和验证,那么,“高可靠性的K线形态”出现的概率就非常高。反之,在熊市主跌浪期间,绝大多数股票会下跌,若在此期间进行验证,则“高可靠性的K线形态”出现的概率就非常低。另外,“高可靠性的K线形态”对于不同类型的股票,出现的概率也不同。一般来说,对于处于炒作热点以及拥有重大利好题材的股票,“高可靠性的K线形态” 出现的概率就很高。

    综上所述,对于是否存在“高可靠性的K线形态”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在牛市主升浪,以及某些处于炒作热点以及拥有重大利好题材的股票,这类K线形态是存在的。假若不能满足这两个条件之一,那么,这类K线形态存在的概率就很低。

    由我的结论,马上就可以引申出相应的操作方法或者说操作系统,那就是,对于牛市主升浪时期的大多数股票,以及某些处于炒作热点、拥有重大利好题材的股票,可以依据典型的攻击性K线形态进行买入操作,短线成功的概率很高,而在其它情况下,仅仅依据典型的攻击性K线形态进行买入操作,短线成功的概率很低。

    这就解开了两个令很多投资者甚至是老手们都难以解释的谜题:一是为什么有人能够在某一段时间里获得极高的操作成功率,而依据同样的方法却在另外的时间里却连续遭受惨败;二是长期成功到底是通过不间断地抓住市场出现的小机会,长期、稳定地积累收益获得的呢,还是靠抓住市场不经常出现的重大机会而“间歇性”地累积获得的呢?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