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63篇•今后10年股市炒作热点分析(五)

(2011-11-24 15:50:47)
标签:

股市热点

股票

股票投资

分类: 投资理念

第63篇•今后10年股市炒作热点分析(五)

谷为陵

 

5、能够成为炒作热点的新兴产业

 

    我在上一篇博文中,将股市的炒作热点划分为了四种类型:短期概念型、长期概念型、短期业绩型、长期业绩型。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概念型热点因难以估值,往往造就短期黑马股,其投机性很强,常常呈现暴涨暴跌特征,是较难把握的;而业绩型热点因有业绩支撑,股票可以估值,炒作具有持续性,常常造就中期或者长期大牛股,是较好把握的。所以,普通投资者应该以挖掘和跟随业绩型热点为主要操作方式。

    好了,现在我就来谈谈能够成为炒作热点的新兴产业的情况。新兴产业门类众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在这些新兴产业中,是否所有产业都会成为炒作热点呢?若能够成为热点,是成为哪一类热点呢?

    在回答以上问题之前,我先谈谈能够成为炒作热点的新兴产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通过研究之外股市历史上炒作热点的情况,我总结出能够成为炒作热点的的新兴产业应该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1)产业规模巨大,且增长空间广阔。

    只有产业规模足够巨大,才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另外,产业的增长空间必须广阔,如此才能够吸引足够多的产业投资资金持续不断地投入到该产业,快速完成该产业所需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实现产业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大规模应用的飞跃。比如,上世纪的美国的网络科技产业,就是因为每年吸引数千亿美元的投资,才使得美国能够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了遍布美国全境的全球首个高速网络系统。有了这个高速网络系统,互联网的应用才能够真正得到大规模的普及性的应用,最终能够不断催生出像Google和Facebook这样的巨头企业。中国也是如此,过去十几年,中国在网络通信方面的投资达到数万亿元,已经完成国内所有主干光纤网的建设,这为我国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铺平了道路。

    (2)产业发展没有技术性障碍,已经突破技术创新门槛。

    决定一个新兴产业能形成气候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应用前景广,二是技术难度小,这两者缺一不可。假若一个产业有非常好的前景,但关键技术迟迟不能够突破,那么,也不可能形成一个可大规模应用的新的产业。

    如,可控室温核聚变“产业”,其前景毋庸置疑。只要用1公斤的重水进行核聚变,其发电量就可供全球使用一年。而据专家保守估计,全球的重水资源量,可确保人类十几亿年的用电需求。若人类掌握了可控室温核聚变技术,那么,困扰人类的能源问题就可说是彻底解决了。你说说这个产业的前景如何?但是,专家还会告诉你,在50年内,可控室温核聚变技术还不见得会看到突破的苗头。所以,我们只能暂且将其当做科幻故事来听了。

    还有电动汽车的锂电池技术,一直没有明显的突破,使得全球翘首以盼的全电动汽车产业一直难以启动,各国政府和汽车厂家不得已,只好先期启动混合动力汽车产业作为过渡。

    (3)产业链条长,细分行业多,且细分行业的集中度高,易于产生细分行业巨头。

    股市热衷于炒作成长性,而成长性最好的体现就是高成长的公司,甚至是爆发增长的公司。自上世纪90年代全球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人们就发现在IT业和互联网业出现了与工业化时代不同的现象,那就是在这两个行业产生的高成长公司不是“大而全”的多元化公司,而是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专业化公司,这些专业化公司通过低成本复制业务,最终成为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而每一个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就一定是一个地区性的或者全球性的企业巨头。

    互联网业中某些子行业就具备易于简单复制的特征,身处这样的行业,公司的发展思路是“着眼点小,复制速度快,成为行业巨头”。比如,搜索产业只是互联网产业一个很小的子行业,在Google出现之前,甚至还没有什么人意识到搜索可以被列为一个产业。但是,Google重新定义了搜索的概念并且创造了一个新的产业。再如,腾讯科技的QQ。10年前,大概没有人会想到一个简单的聊天工具,竟然会让腾讯科技股价上涨100倍,造就出一个年盈利超过70亿元,市值达3000多亿港元的科技巨头,掌门人马化腾也以239亿元财富成为内地胡润IT富豪榜首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专注于操作系统的微软,专注于网上交易的亚马逊,专注于交友平台的Facebook,专注于电子商务的阿里巴巴等。这些企业巨头在创立初期,往往还名不见经传,甚至在上市后还无人问津,待其成长壮大后,股价往往翻了百倍千倍。“简单复制,赢家通吃”是成为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的不二法门。

    并非所有新兴产业里的公司的业务都可以进行低成本复制。不具有这个特征的行业,就难以产生行业巨头,不可能造就大牛股,最终,不可能形成股市的炒作热点。比如,环保产业。环保产业本质上属于工业产业范畴,而非信息产业范畴。进行环保处理,一定要进行土建施工,要使用大量的环保设备,要进行大量的污染物后处理等,每个环节都需要派专业人员到现场操作和指导。这些都不能够低成本简单复制,实际上,环保产业的净利润并不高。另外,环保企业获得业务还需要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而招投标方式就决定了不可能让某一家公司垄断所有业务,招标方会平衡各方利益。因此,环保产业难以产生或者说难以快速产生行业巨头。

    资本市场一直在寻找那些在细分行业能够低成本复制业务的公司,期待将其打造成下一个微软或者Google。一旦某些新兴产业具有这样的特征,该产业就会成为市场炒作的热点。

    (4)产业属于政府强力支持领域,但政府又不存在垄断行为,属于充分竞争的领域。

    如,高铁是政府强力支持领域,但被铁道部独家垄断经营,没有形成竞争机制。结果呢,产业规模倒是很大,每年投资上万亿,但效益极其低下。除了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外,为高铁配套的诸多产业竟然没有造就出一个高成长的行业龙头企业。

    再如,A股有很多软件行业的上市公司,但这么多年来,绝大多数软件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很差,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这些软件企业没有自己的底层核心技术,只是依靠系统集成来维持生计。系统集成是什么东西?说白了就是给别人攒机器、攒系统,本质上和中关村那些攒机器的差不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且系统集成一定要经过招投标过程。而依靠投标获得业务的企业,是很难成为行业巨头的,因为政府或者企业在招标时会进行平衡,即使某一个企业技术过硬,也不会将所有业务长期地、全部地分配给这一家企业。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以上新兴行业中,能够成为概念型热点的应该是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电动汽车产业中的整车生产业。能够成为业绩型热点是应该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电动汽车产业中的锂电池、电机生产业以及充电桩、充电站建设和维护业。

    我特别看好移动互联网业和生物制药业。看好移动互联网业,是因其巨大的市场和可简单复制的商业模式,可以非常容易地在细分行业产生巨头企业。看好生物制药业,一是因为生物制药业经过全球长期基础研究,已经获得大量的基础性成果,现在正在进入向临床进行大规模应用的阶段,新药品和健康新产品将层出不穷,必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模式;二是因为生物制药的利润率极高,只要有一个独创性的重大产品成功上市,那个公司就有可能一跃成为巨头企业。大家看看今天重庆啤酒的强劲抢盘走势,就应该知道生物制药股票今后的威力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