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提示:《一边写材料一边接待村民来访》,农民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村干部就是要既当婆又当妈。这位火气十足,吃软不吃硬的老人家,后来我又多方了解他的真实情况,他确实一个不好相处的老人。越是这样的老人家,我们越要尊重他,我说“今天,我这个地方就是您老泄气的地方,有什么不痛快的想法,甚至骂人的话,都可以,我不怪您,本身就是我们村干部欠您老人家的太多。”这也是一种尊重,人格上的尊重,是最高的尊重,农民最缺的就是这个。
驻村任职工作黑匣子(184)
2004年8月30日,星期一,晴转阵雨,T28℃
今天一天还是关在房间里修改向三明市妇联汇报的材料,还有2003年专项经费使用及项目开发情况的汇报。重点还是修改自己1号在学习郑忠华烈士事迹座谈会上的发言,一共写了5页纸,主要是从4各方面来谈自己的学习实践体会,尤其是实践体会。因为在烈士壮举这之前,我就曾想过要好好想任长霞英雄学习,学习他爱民、清明、敬民、为民,到任后至今,我确实按照这个要求和标准去做的。不管我在干什么,无论是在吃饭,还是在写材料,还在田间地头,只要是来找我的,我都会马上停下活计,热情接待,至少要端上一碗热茶,有的老人家说:“你这个大书记为我们端茶倒水,从来没有过的,喝不起呀!”,有的老人家说:“大书记倒茶喝不动呀!”意思是说,我这个正派书记倒茶给他们喝,不敢当。我说:“老人家不必介意,我不是什么大书记,是省里派我下来为大家服务的,我也是农民的儿子,如今也是农民。跟大家一样呀。即使是省城来的,那也是来当农民的,不想当农民,怎么为农民服务?”
晚上,李振窍带着永泰的专事蔬菜生意的张姓老板来村部找我,谈合作的事。
这位张姓菜商,我见面称他为“老板”,他说“其实我就是种菜的农民,只是想把自己的菜从永泰种到尤溪种到本洋来而已。”这是多大气的菜农呀,更让我起敬了。
我问老板:能不能有长期的市场销路?
老板:有。
我问:怎么与我们村签长期的合作协议?
老板:保证有市场销路,只要农民肯种。
我说:只要是持久的市场,就会有人持久的种植,哪怕是持久的薄利,也是可观的。这件事就先请振窍公去摸摸底。
据阿窍介绍,这位张老板,长期从事蔬菜的种植和收购,几个人合伙,也没有开公司,只要有钱赚,就可以啦。他和他的伙伴们一来,吃住都在阿窍家。本洋如果有这样搞营销的人,何愁富不起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