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出差所践所闻所想所悟(1)

这次带队到天津武清区逸仙工业园区的全国妇联妇女人才开发培训基地参加第27期全国地县妇女干部科学发展专题培训,是我2000年转业到妇联工作的第一次。一路自然看什么都新鲜和新奇。这次参加培训的只有10人。
从福州坐火车到北京,和从北京坐火车到福州的只有我和大田县妇联陈副主席及陈副主席的儿子3个人。据说,火车提速后,火车的硬件改善不少,这次亲身体验,确实如此,但我们兴奋的是,不是火车上的硬件改善,而是火车外面飞速而过的景致,我们坐的是Z60次,均是下铺,对一路观光大有好处。
因为我们都是第一次坐火车北上,自然对列车外飞速而过的景致更加感兴趣。福建的山,见高不高,见远不远,日常,无论在家、上班,开门见的就是山,而今坐在飞速行驶的列车北上,窗外飞速而过的还是山,到了武夷山见到的是山,进入江西夜景下还是山,天一亮,晨曦下,一望无际的绿野,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不是山的世界,顿时使我心胸赫然开朗。我虽然来自安徽南部的长江边,家乡虽然不是山区,但毕竟出于丘陵地带,既看不到高山,也见不到不远,所以,这次我站在丘陵向南是山峦、是沟壑,向北是平原、是湖泊。回来时,坐在南下的列车上,从一望无际的平原和湖泊中一夜之间带入到山峦、沟壑,享受到几日的心胸开阔的生活,又要面临长期的开门见山的日子。
这也让我对南山北平,即南方山区和北方平原生活的人做过比较。
南方人讲话、办事就有开门见山的做派,如对人的称谓上,南方人喜欢称对方为“老板”,哪怕是对要饭的叫花子也是这么称谓,因为史上的、闽商、浙商、粤商、徽商等,他们就是希望人家发财和富裕,希望与各地通商贸易,倒也体现了时间就是金钱,不愿意拐弯抹角,喜欢开门见山。现在出门在外的南方人常以“老板”自居,也已“老板”相称。如今,就连住在北京的中央领导作报告也是单刀直入,直面主题“同志们,今天我想讲三个问题……”也许是与他们长期在南方工作或经常到南方考察工作有关。
而对来我来说,更喜欢北方平原的豁达和开阔,还以对人的称谓来说,北方人如北京和天津人称对方为“哥”、“姐”,多亲切、多温馨、多和谐。好在这次培训班上,带班老师告诉我们,在京津出门不管年龄多大,人家是以“哥姐”相称,如果称“老板、小姐”会遭来白眼和不爽。在天津参观由下岗女工创办的编织协会时,“丁姐”介绍创业历程时始终是以“哥姐”相称,而她的生意却做到世界25国家和地区,并且说,天津的编织协会欢迎其他省市区的姐妹们来这里创业发展,无偿提供基地和园地,在与北方其他省份的姐妹接触时,如河北、吉林、山东、山西等,体验到这种豁达和开阔,这就是北方开阔平原养育的儿女。这就让我想起史上为什么90高龄的愚公一定要把门前的太行、王屋二山搬掉。
这就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和谐的中国,需要南山北平的儿女们相互交通、交流、交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