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提示:《就路网建设合同补充内容与承包方达成协议》,尽管这个时候我没有全面接管村两委的工作,只是协助、协调、协管,但我还是满怀信心地与他们真诚地交流、沟通,找出拖延施工的原因。我要村委会与承包方签订补充合同,对4月15日签订的合同进行补充和完善。后来的,实事证明,这不是一纸协议就能解决的,但没有这一纸协议更不能解决问题。
驻村任职工作黑匣子(112)
2004年8月4日,星期三,晴,T29℃
晚上,去了两户村民家,事情很让人头痛,观念落实的村民工作真实难做。
去的第一户人家,是去商量公路拓宽坟墓迁移问题的,这一户人家住在去溪尾乡的公路边上,父母健在,我去商量迁坟的事却要跟长子谈。他家还有一个人在村里当干部,工作就是做不通。
在之前,我单独找在村里干部的李肇x谈过,希望他做出表率来,他说,他作为一名村干部,是支持村两委会议决定的,更要支持配合我这位省派书记的工作,他个人一点意见也没有,他也回家跟父母亲说了,他的父母说是他大哥做主,老人做不了主,但是,他很怕他大哥,不敢讲这件事。我也曾叫村书记和主任去做工作,他们说,很难做通。这件事,按理说,在施工之前就应该做好的,老百姓也应该支持,本洋在此立村几百年,祖祖辈辈就想有一条通向山外的公路,不过,老百姓讲,公路是怎么施工的,群众不知道,更不知道要迁坟、要挖树、要让田这些事。现在工程迫在眉睫,不能再等了,埋怨谁都没有用,所以,只好我去他家与他大哥商量了,不管他这位哥哥是长了三头六臂,还是人面狮身,我都要去会会。但是就想,如果这位大哥的思想做通了,这件事顺利解决,那么,对日后村部公益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对这项工程后续施工更加有利,对全体村民也是一种教育;如果做不通,也不能强逼老百姓,在尊重乡风习俗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这种解决此事,但是决不能因此阻挡施工,阻挡本洋村民几代人、十几代人期盼的公路戛然而止,这是我今晚的底线。
晚上7点半到他家,先是拜访两位老人,其中老父亲,既是老党员也是老退休的老村干部,也算是本洋“五老”之一,刚来时没有到他家拜访老人,也是因为他有个儿子在村部“做官”,今晚来了,当然要先看望、拜访老人了,老父亲有点耳聋,讲话声音要大,否则,他会视你为哑巴。老人知道我是省派书记,今晚能到他家特别高兴,寒暄之后,我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晚有件事要与您老商量,请求支持。”老人马上说:“年龄大了,耳聋,事情由大儿子做主。”于是,老人起身把我从大厅里往大哥家厨房里引。当时大哥及嫂子他们干活刚回来一会儿还在吃饭。他们看到进去后,很快就把饭菜收起来了,说是吃好了。
大哥家两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是哥嫂两人干活,除重点粮食自给外,主要经济收入靠养羊和食用菌,也算得上是村里发展大户了。我说明了今晚的来意,希望大哥能支持。我讲的话有三层意思,一是修路,是本洋几代人、十几代人的期盼,今天有了好政策、好机遇,我们应该珍惜;二是公路拓宽,不是我来定的,而是原来的施工方案里、设计图纸里就有的,老百姓应该知道,支持的;凡是公路拓宽,在设计图纸范围内的,私人的田和自留山的茶树等都是无偿让出的,只有迁坟例外;三是迁坟,是一项特殊的事情,因此,因公路建设同意把祖坟迁到公墓安葬的,除公墓安葬费1500元,还另外每穴补贴1500元精神抚慰费,如果错失这个机会,不仅没有补贴,而且阻碍公路建设的坟必须要迁。
这位大哥,中间就想插话,我说:“我作为省派书记第一次到贵府至少也要让我先把话讲完,这是我们本洋农民最起码的礼貌。”于是,他们不敢吱声只好听我把话讲完。也许,我这样的气势,“镇住”了他,轮到他讲话时,有些结巴了,他说,他们只知道本洋要修公路,怎么修,不知道,修路要迁坟更不知道。他说,去下本洋路上确实有他家的祖坟,是他父亲的爷爷和奶奶。要把两位先人迁到公墓是不可能的,谁做工作也没有用。他说,那里按照着两位先人,重新安葬至少要3000元。我一听这话,就有些“火”,但还是被自己的理智压住了,既不给我这位省派书记的面子,也不给当村干部弟弟的面子,我自然也不给面子,不温不火地说:“按照我国的有关法律,血缘认同不过三代,您刚才说的是您父亲的爷爷辈,到您这一代已经超过四代了,这是我表明的一点;另外,这次迁坟到公墓不强求,但必须就地安葬,只有迁坟抚慰费每穴1500元;今后如果在拓宽公路涉及到迁坟事宜,不再通知亲属,直接由村部迁至公墓安葬。”我有意把血缘三代关系和祖坟关系混在一起,我讲话时,当村干部的弟弟只是一味地抽着烟,老父亲听不见我们讲什么,表情自然很放松,这个大哥听说的平时傲气也不见了,好长时间不讲话,也是抽烟。我讲完之后,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了后几句话。
过了好一会儿,大哥说:“那里安葬的是公公婆婆,要3000元。”我说:“如果迁到公墓,可以考虑按照3000元补贴,如果是就地重葬只能是每穴1500元,多一分也没有。如果在规定的时间里没有迁走,到时就由村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处理。”讲到这里,停了一会儿,他没有讲话,我就接着说:“我还要到李振近家,有什么想法,可以跟你弟弟讲。”
说完,我就起身告辞,陪我一起到他家的村会计也一起告辞离开他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