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工”等群友一再提出劳动计量问题所想到的(一)
(2024-07-18 08:45:29)
标签:
财经 |
由“大工”等群友一再提出劳动计量问题所想到的(一)
关柏春
群友“大工”提出了劳动计量的问题。我以为,提出这个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很可惜,他提出这个问题之后不仅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反倒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我以为,这与丁堡骏教授他们主持的《资本论》导读过程中的问题有关。我们在讨论劳动的价值问题时,丁堡骏教授说马克思已经讲清楚了,劳动本身不能有价值。但是,我以为,丁堡骏教授完全错解了马克思的意思。下面谈谈我们的看法,并对丁堡骏教授的观点做些分析批判,欢迎丁堡骏教授批评指正,也欢迎广大群友共同探讨。
一、时代之问
“大工”上次提出劳动计量问题之后,我就曾经说过这是时代之问。在此之前,有位叫做“鹅卵石”的群友也曾提出过类似的问题。那么,劳动的计量问题为什么会一再地被提起呢?我以为,劳动的计量问题是现实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问题,它直接涉及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因而就是现实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是任何真正的学者都绕不开的问题,所以它就会一再地被提起。
在马克思那个时代,突出的问题是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唤起无产阶级革命,剥夺剥夺者成了那个时代社会运动的主流。那时候,劳动者之间会有利益差别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被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给掩盖了,因而就被忽略了。但是,今天的情形则恰好相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已经趋于消亡,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则突显出来了。很显然,社会主义要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但是,我们却一直也没有解决好利益差别的问题,计划经济时期导致了普遍的平均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又导致了差距过分悬殊的问题,同时还发生了工资水平过低,拖欠工资,讨薪难等等问题。
很显然,要按劳分配首先就必须解决“劳”的计量问题。否则,不解决“劳”的计量问题怎么可能按劳分配呢?可见,解决“劳”的计量问题是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关键。
当然,以往的人们也曾涉及过劳动计量的问题。但是,那时所说的劳动计量指的都是物化劳动的计量,活劳动的计量现实中也存在,但那属于个别现象,人们都没有给予充分的注意。然而,在今天这个时代活劳动的计量已经成了普遍现象。可以说,活劳动的计量问题是今天这个时代特别重要的问题。所以,提出活劳动的计量问题就是时代之问。
我们普遍实行了劳动合同制,我就签过劳动合同。合同规定了,我要干什么活,干多少活,单位支付多少工资,提供多少福利。到了年终总结工作时,还要根据劳动合同的履行情况而进行奖励或惩罚。这是什么?这不就是劳动交换,劳动计量的过程吗?是的,劳动合同一定就是三、五年。但是,我每天上班干活不就是在履行合同吗?我年年都在履行合同,月月都在履行合同,天天都在履行合同,这是我几十年社会生活中的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劳动者一生当中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也就是说,每个劳动者都是这样,每年,每月,每天都是这样,都在履行劳动合同,都在进行劳动交换和劳动计量,难道这还不是今日社会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事实吗?
当然,有人可能会问资本主义社会不也是这样吗(当代,还是大工业时期?),不是说资本主义买卖的是劳动力吗?是的,从表面看资本主义也是这样。但是,就本质关系而言它们却是根本不同的。在大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规定了工资的最高限额,所以不仅产业工人,而且所有的劳动者的工资都降到了不能再降的程度,所以那里买卖的就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但是,社会主义则根本不同。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形式占有了自己的全部劳动,国家通过法律形式规定了最低工资额,劳动者的生活都是有保障的。1999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了“体面劳动”概念,它要求促进充分就业,提高保障水平,让劳动者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这对整个世界都具有指导意义。就这一点而言,今天的世界,尤其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大工业阶段是根本不同的,所以这里就是等劳交换,而不是劳动力买卖。
值得注意的是,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认为劳动不能交换,也没有价值。这个结论源自于《资本论》,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本质关系而得出了这一结论。我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它是正确的,它客观反映了资本主义现实,但是简单地把它运用到社会主义现实中就完全搞错了。劳动没有价值的结论与今日现实根本相悖,我们应当根据新的现实得出崭新的结论。然而,劳动没有价值的结论却遮蔽了我们的视野。今天,人们对于劳动交换,对于劳动的价值表现往往都视而不见,至少绝大多数人都视而不见,认真地提出这个问题并进行深入研究的少之又少,如凤毛麟角。
上面我们说明大家都在执行劳动合同。但是,在现实中并非所有的交换活动都需要签订合同,很多劳动交换虽然没有签约,但大家也都遵守了合约。这样的劳动交换几乎到处都有,随时都有。我就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来做说明吧。广大群友,无论你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要到理发店去理发吧!理发店明码标价,什么发型,每次多少钱。我们享受理发服务,实际上就默认了这个合约。我相信,你到理发店理完发之后一定会自觉地按照约定的价格给理发师支付报酬。我就不信了,难道你理完发之后还会不给钱就走人?这样做就是违约,这样的人就是无赖!我不相信现实中会有这样的人。那么,我的问题是,如果说理发师的劳动没有价值,那你为什么给他支付报酬呢?反过来问也一样,既然你已经为理发师支付了报酬,为什么又说理发师的劳动没有价值呢?
过去,有修钟表的、修收音机的、修拉锁的、修钢笔的,有焊水桶的、焊水舀子的,有缝裤角、订扣子的,还有锔锅锔碗锔大缸的,还有磨剪子戗菜刀平菜墩的,等等。这些服务业的存在大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然而,传统服务项目在日益减少,有些服务项目已经见不到了。但是,新型服务项目又在不断增加,比如装修房子的,修理电视机的,清理抽油烟机的,等等。最近看到一则广告说,防水补漏,随叫随到。所有的这些服务业,就其本质而言就是提供劳动服务,换取劳动报酬,简单地说就是等劳交换。在现实中,这样的等劳交换到处都有,随时都在发生。
中国的老百姓纯朴而又诚实,他们的文化水平不一定高,但却都懂得道理。他们不一定懂得经济学,但是他们懂得交换和互利,懂得尊重人,懂得尊重劳动。你让他们讲解劳动价值论,他们不一定会,但是他们都肯定人家的劳动具有价值,是值钱的,接受了服务之后肯定都会自觉地付费。几十年来,我还没发现过一起接受了服务之后不给钱的。然而,偏偏那些号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却不承认这一点,他们认为劳动没有价值,意思就是说劳动是不值钱的。但是,如果他们自己上理发店理发,也不可能不给钱就走人(都是要面子的)。实际上,他们对于他人的劳动也是不会忽略的。然而,他们就是这样,自相矛盾,知行不一。我以为,我们的人民群众是非常了不起的,懂得经济规律,并且还会自觉践行,而所谓的经济学家们却非常愚蠢,他们的观点完全背离了实际(包括他们自己的实际),是完全错误的。
在商品经济社会,商品交换是最普遍最基本的事实,但是只有马克思深入地研究了它。列宁因此就说道,商品交换是资产阶级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马克思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就揭示出了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毛泽东也曾说道,商品这个东西,千百万人,天天看它,用它,但却都熟视无睹,只有马克思科学地研究了它。现在看来,认识到并且深入地研究社会的最普遍最基本的劳动计量问题,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