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劳动商品,并非容易的事儿!

(2022-07-09 06:19:50)
标签:

财经

认识劳动商品,并非容易的事儿!

关柏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者需要参加劳动,企业需要招聘员工,通过市场,他们就直接见面了。之后,双方需要就工资、福利、责任、义务等等问题进行谈判协商,如果双方都满足了对方的需要,还要签订劳动合同。其实质内容就是,劳动者需要付出个人劳动,企业需要支付货币工资;其简化形式就是:个人劳动=货币工资。在这里,劳动已经作为交换的对象,而且采取了等价交换的形式。这是今日现实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事实。这一事实说明,劳动已经具有了商品的性质。

这个事实与每个劳动者的行为和利益都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每个劳动者,每个劳动日,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年,在从业的几十年间,都在从事这一实践活动(履行劳动合同)。

但是,人们能否认识它呢?有可能,但也不一定。就是说,并不是说事物存在,人们立马就能认识到。至少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还有可能会曲折漫长。

商品交换已经存在几千年了。但是,以往的人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认识到,即便后来逐步地认识到了也都非常肤浅。

列宁曾说过,商品交换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但是,只有马克思才做了充分的关注和透彻的分析。

毛泽东也曾说过,商品这个东西千百万人天天看他,用他,但却都熟视无睹,只有马克思才科学的研究了它。

想一想,真正的普遍的劳动交换也就几十年儿吧(以前有过,但不典型)。想认识它,能是件容易的事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