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答@刘召峰

(2022-03-22 09:56:18)
标签:

财经

 

再答@刘召峰

我谈了自己关于分配问题的一些想法之后,刘召峰先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我当时回答了一些问题。但是,后来我发现那个回答还很不充分,现在根据后来想到的问题再做一些补充。

关于个别和一般,也即少数和多数的问题。

为了简单地说明分配问题我曾举出了赵先生和钱先生两个例子,后来有的学者提出了意见,认为这个例子过于简单过于空洞。后来,我又举出了青岛港全国劳模许振超和上海从美国归来的青年几次应聘而未果的例子。

后来,刘召峰先生又提出,我举的例子都是个别的吧!

是的,我所举的例子确实都是个别的。

但是,我以为他们比较典型,用他们说明问题比较方便。同时,因为他们都是个别,所以就具有代表性,因而也就具有一般性,因而也就具有普遍意义。很显然,解决了个别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一般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普遍的问题。所以,我以为首先解决个别问题这样的思路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反,如果首先考虑照顾大多数就会有问题了。是的,我们中国人从情感上总是愿意从考虑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显然,这样考虑问题也有它的优点,就是能够解决绝大多数人的问题,而且方法也比较简单,可以整齐划一,一刀切式地解决问题,而不致于象解决个别问题那样采取一对一的办法那样复杂。但是。这样考虑问题的方法也有它的问题,其问题就在于忽略了少数人。但是,我认为恰恰这少数人却是不能忽略的。

实际上,这少数人往往都是特殊人,因为这少数人是两部分极端的人,一部分是精英,一部分是渣子。这里的渣子指的就是那些懒汉,这里的精英指的就是那些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特殊人才。

很显然,分配问题搞好了,考虑了个别人,考虑了每个人,从而解决了所有人的问题就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就能推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相反,如果分配问题搞得不好,考虑了多数而忽略了少数,结果就有可能会养了懒汉而埋没了人才。

那么,考虑大多数的方法能否解决多数人的问题呢?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多数人也是参差不齐的呀!比如,有的中专生其能力比本科生都高;有的本科生其能力还不如中专生;就是大专生也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啊!所以,按照由行政机关根据等级决定工资的简单化方法是不可能恰好反映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偏离实际的情况,所以按照考虑多数人利益这样的思路去操作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所以,我以为要解决分配问题,要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就应当首先解决个别人的问题,解决了每个个别人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所有人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普遍性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要想解决分配问题首先就要从着眼于解决个别问题入手。我认为,只有着眼于解决个别问题的思路才是正确的,才能普遍地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相反,如果照顾大多数,其结果往往就会背离按劳分配的原则。

在现实当中,这样的操作方法必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效应,即多数人会参考少数人的做法。通过观察大家就会发现,精英被埋没了,懒汉被包养起来了。大家一看精英被埋没了,所以也都不好好工作了,大家一看懒汉被包养起来了,大家也都跟着偷懒了。所以,最后就会使整个社会都展开偷懒的竞争,这样就完全背离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之后,人们就会向那些精英看齐,大家都像他们那样奉献高质量的劳动并获得比较高的劳动收入,从而大家都能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看看吧,我们这样操作的结果就跟实现按劳分配的愿望完全相反了。

我在这里要强调指出,我们的传统的分配形式的致命问题就在这里,埋没了精英,而包养了懒汉。

由此可见,考虑多数人或者少数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按照这两种不同的思路操作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