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传统风味小吃(18)焙肉

标签:
焙肉林必陵漳州小吃美食传统手工 |
分类: 漳州传统风味小吃 |
漳州传统风味小吃(18)焙肉
焙肉是漳州的一道传统美食。做焙肉得选用猪前腿肉(甲心肉),肉质较嫩。将肉切成约2到 3毫米的薄肉片,浸在用厦门丹凤高粱酒、白糖、盐、味精的调料里4小时后,再晒到半干,然后才焙烤。因肉里的水分少,焙烤后色变金黄,并有淡淡的甜味与烧烤火香味。
把猪前腿肉切成薄肉片。
厚度2到3毫米的薄肉片,几乎透明,似乎吹弹可破。
漳州市芗城区江滨花园华景6幢17号林必陵焙肉店,每天早上6点,店主林必陵(1949—)与妻子郭丽珊就开始忙碌起来。两口大铁锅上架着铁丝网,把浸好配料的肉片摊在铁丝网上,盖上锅盖,猛火把锅底烧得通红,不一会时间,掀开锅盖,肉片已烤半熟,香味飘了出来。把肉片翻面,撒上点白糖在锅底,盖上锅盖。再次掀开锅盖,油光发亮,香气袭人的焙肉令人垂涎欲滴。
把肉片浸入调料里。
林必陵与妻子郭丽珊正把肉片摊到铁丝网上。
浸过调料的肉片在太阳下晒。
林必陵的父亲林启明,早年是漳州有名的厨师,民国时在新桥头搭了座竹棚开饮食店,煎炒炖烤,样样拿得起。1955年公私合营时,在解放路成立“上林堂饮食店”,任经理,店名其中的“林”为其姓。
林必陵与妻子郭丽珊正把肉片摊到铁丝网上。
撒入白糖。摄于2012年
林必陵1964年招工到竹编社,1975年调到漳州市工艺美术厂。20世纪90年代,工艺美术厂生意萧条,林必陵只得自谋生路。因他从父亲学得一手烹饪手艺,1995年就在元光南路摆饮食摊,1999年在元光南路中银大厦面前摆摊,2001年到下洲过渡房开饮食店,2002年到百花村对面的琪塘村开店,2005年到收割机厂宿舍区开店,2006年因城市开展创卫活动,桌椅不能摆出门口,不得不关店。
令人垂涎欲滴的焙肉。
油而不腻的焙三层肉,想不想也尝一口。
劳累惯了的林必陵,退休后赋闲在家无所事事,整天看电视听音乐或是找老朋友聊天,反而感到日子不好过,便萌生了再找些事做的念头。因他大半辈子从事饮食业,驾轻就熟,决定重操旧业。但饮食业竞争剧烈,投资大,找店面雇人等,并非易事。因他以前开饮食店时做过焙肉,曾让吃过的顾客念念不忘,而且夫妻俩自己做就行,无需雇人也不用店面。2012年10月,芗城区江滨花园13号楼小区门口,他的焙肉摊开张了,使得这一传统美食得以重现芗城。而后,又搬到现在的店。
2013年11月18日荣获第五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第十五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农产品展销活动畅销产品奖。
2014年2月第四届漳州小吃文化节授匾:漳州味名小吃
林必陵的焙肉2013年11月18日荣获第五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第十五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农产品展销活动畅销产品奖。2014年2月第四届漳州小吃文化节上,荣获“漳州味名小吃”称号。
林必陵正做焙肉。
推荐商家:
林必陵焙肉店
地址:芗城区江滨花园华景6幢17号店面
林必陵
郑德鸿个人微信公众平台“美丽漳州”
微信号:mlzz321
请扫描上面的微信二维码,加关注。关注后,您就可进入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平台“美丽漳州”,就可看到我精心编辑的已发上的文章及陆续收到我新的文章与新闻报道。
“美丽漳州”是一个介绍漳州历史、文化与风情的窗口,将把我的所见所闻所知与您分享。“美丽漳州” 关注新闻热点,关注民生,探索背后的故事,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相信总会有让你喜欢的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