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琱玉集》所记孟姜女传说

标签:
敦煌类林琱玉集西夏文孟姜女 |
浅谈《琱玉集》所记孟姜女传说
唐初佚名撰《琱玉集》卷十二《感应篇》有《杞良》一篇:
杞良,周时齐人也。庄公袭莒,杞良战死。其妻收良尸归,庄公于路予(遇)之,良妻对曰:“若良有罪而死,妻子俱被检设。如其无罪,自有庐室,如何在道而受予(遇)乎?”遂不受吊。庄公愧之而退。出《春秋》。
一云:杞良,秦始皇时北筑长城,避苦逃走,因入孟超后园树上。起(超)女仲姿浴于池中,仰见杞良而唤之,问曰:“君是何人?因何在此?”对曰:“吾姓杞名良,是燕人也。但以从役而筑长城,不堪辛苦,遂逃于此。”仲姿曰:“请为君妻。”良曰:“娘子生于长者,处于深宫,容貌艳丽,焉为役人之匹。”仲姿曰:“女人之体,不得再见丈夫,君勿辞也。”遂以状陈父,而父许之。夫妇礼毕,良往作所,主典怒其逃走,乃打杀之,并筑城内。起(超)不知死,遣仆欲往代之。闻良已死,并筑城中。仲姿既知,悲哽而往,向城而哭,其城当面一时崩倒。死人白骨交横,莫知孰是。仲姿乃剌指血,以血滴白骨去(云):“若是杞良骨者,血可流入。”即沥血,果至良骸,血径流入,使将归葬之也。出《同贤记》。
二说不同,不知孰是。[1]
《古逸丛书》影印《琱玉集》
《琱玉集》,《通志•艺文略》说此书十五卷,仅存目录。后在日本真福寺发现了卷十二、十四,收入《古逸丛书》。
据西野贞治考订,《琱玉集》编纂于武后久视元年庚子(700),平安庆云二年(704),乃由其第八次遣唐使舶载赴日。[5]王三庆同意西野贞治的观点,并指出:“此乃据(于立政的)《类林》改编之本,唯其文字、事典偶有增益改动。据书录载记,卷数较《类林》为繁,每卷后详列篇目,每篇后则据事典叙事成文,互成偶对。有因囿限于重编体例,而删不便成对之事类,另添事类。其增删后,条次又经移易,非《类林》旧貌矣。唯其门类尚存旧篇,仅肥瘦细分为二,其佚失部分有否增益,不敢断言。然其条目若与《类林》对应,则事文大抵相同,复原《类林》时尚可参阅,其可贵者一。再者此本天平十九年传写,则编写完成必在天宝六年之前,《类林》问世之后,日本遣唐使方得舶载而去。”[6]
[1]唐佚名撰《琱玉集》卷十二《感应篇》,《丛书集成初编》第173册(据《古逸丛书》本影印本),第51~53页。
[5](日)西野贞治:《〈琱玉集〉和敦煌石窟的类书——以斯坦因收集之敦煌汉文文书中的〈琱玉集〉为中心》,昭和三二年八月《人文研究》八卷七号。
[6]王三庆:《敦煌本古类书〈语对〉研究》第二章《敦煌本〈语对〉与类林系、籝金系诸类书之比较研究》第三节《敦煌本〈语对〉及类林系类书之比较研究》四、残、节本《琱玉集》,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6月版,第79~80页。另外,王三庆认为敦煌斯2072文书是《琱玉集》节本,向达〈伦敦所藏敦煌卷子经眼目录〉、王庆菽〈敦煌变文录校记〉、以及王重民编写的《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均认为是《搜神记》残卷,刘铭恕对向达之说有所怀疑,在〈斯坦因劫经录〉(收于《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中将此书著录为“类书”,张锡厚也认为是类书残卷。
(节选自马东盈《秦始皇与莱芜孟姜女传说再研究》,中国莱芜首届嬴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2011年9月,会议论文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